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812节(2 / 2)

加入书签

家诊所内坐诊。

一名又一名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处置。

“李医生,听说您是内镜领域的专家。我想请您帮我孩子看看,这颗肠道息肉到底要不要紧?”

家属把检查时拍的片子给李敬生查看。

患者是一名十四岁的孩子。

很文静的一个男孩子。

父母则是文化人,看上去都是学历比较高的那种。

“这颗息肉的体积不是很大,但是从肠镜截图来看,危险程度比较高。建议手术切除。”

李敬生看过图片后,觉得这颗息肉表面看似光滑,实际上,它的颜色不对。

还有,它的生长方式也比较令人担忧。

综合这两点,李敬生就觉得完全有理由把这颗息肉完整的切掉。

固执的博士后家属,梧高凤必至

根据他的经验,并非只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才需要切除。非腺瘤,错构瘤,同样值得警惕。

“能够不切吗?我老公是一名博士后,他查过资料,直径低于五毫米的息肉可以不切。而且它的颜色是红的,孩子还只有十四岁,我们怀疑是炎性息肉。是不是吃点消炎药,它就能自己消失?”

女子在旁边问道。

“我凭个人的诊疗经验断定这颗息肉不会自己消失。尽早手术切除是最好的办法。”

李敬生很肯定的回答。

博士后怎么了?

学富五车,不代表懂医。

就算懂医,也不一定懂肠道疾病。

肠道息肉手术,李敬生的经验算是相当丰富了。

他每次切下来息肉,都会进行仔细研究,回到诊所还会写总结。然后等到病理活检结果出来,他会做二次总结。

通过不断积累,他对肠息肉的诊断水平也是直线上升。

这种能力根本不是读书、查资料就能学到,而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可是我查了多方面的权威资料,都表示五毫米以下的肿瘤不需要切除啊!”孩子的父亲推了推眼镜,再次强调他查了很多资料。

而且是权威资料。

遇到这种家属,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临床医生都害怕宁愿相信资料,宁愿相信百度,也不愿意相信医生。

“那你们带孩子来找我看病的目的是什么?”

李敬生问道。

“您是专业人士,又是内镜领域的顶尖专家,就想请您给出更权威的意见嘛!”

“我的意见就是切掉。”

李敬生再次重复自己的建议。

“听说切掉息肉以后,肠壁会变薄,容易穿孔。手术也有一定风险,我们就想着,能不切是最好的。”

家属也在强调着自己的想法。

“要切。”

李敬生再次重复意见。

“可是我查了,五毫米以下,炎性息肉不用切也是安全的。”

孩子的父亲很固执。

妈妈则是以爸爸的意见为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