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85章(1 / 2)

加入书签

尽管安禄山图谋叛乱已久,但李隆基的确一直对他不薄。安禄山刚刚造反时,李隆基并不相信,认为这是不满安禄山之人所编造的假话。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地方官员纷纷上奏,李隆基终于不能再以看笑话的态度去看这件事了。他意识到——安禄山,备受他宠爱信任的蕃将养子,真的反了。

安禄山起兵九天以后,十一月十五日,李隆基久违地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看着手头一份份加急奏折,在不敢置信和恼羞成怒中转动他已经许久不用的脑子,艰难地思考要怎么平叛。】

“糊涂!”

李世民用力一拍大腿,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光屏中那个老态横生、慌乱无主的帝王。他欲哭无泪,“这么就赶上了这么一个糊涂废物!”

似乎是之前的情绪爆发带走了魏徵太多的精力,他郁郁颓坐在那里,一张面目无悲无喜,只能从他眼底深处看出一点深重的痛苦来。

【李隆基和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一起商议平叛之策,他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又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举兵东征。

长安的反应太过缓慢,募兵时间又太过仓促,唐朝的精锐边军大多都来不及赶回。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大多都是缺乏战斗经验、没有经过训练的市井子弟,他们深知,如果拉着这样的队伍上战场,简直就是羊入虎口。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封常清在洛阳坚守,但是叛军势大,抵挡不住的他一退再退,上东门、都亭驿、宣仁门、谷水……封常清从洛阳一路退至陕郡,在这里他遇到了高仙芝,二人觉得与叛军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于是退守潼关。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入洛阳,兴兵潼关。

封常清、高仙芝采用防守的计策,坚守潼关不出。这本来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是可惜的是,当时他们军中的监军宦官边令诚喜欢干预高仙芝的军令,但是高仙芝不听从,这让边令诚怀恨在心。

边令诚入朝报告军务时,向李隆基诬告高仙芝、封常清贪生怕死,不愿出兵,李隆基听信了他的诬告,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封常清临死前献《封常清谢死表文》,字字蘸血,催人泪下。

高仙芝被处斩前,士兵们齐呼冤枉,“其声殷地”,声音惊天动地。

——这是唐王朝自毁长城的开始。】

贞观时期的众人遇到的皇帝不是李隆基那样不懂得军事还非要插手的废物点心,而是李世民这个能带着他们南征北战安邦定国,成事后也不搞鸟尽弓藏的千古一帝。在看到高仙芝、封常清的凄惨遭遇后,他们打心底里觉得,自己跟着的这位主君真是太好了。

李世民敏感地察觉到底下武将的心思,哭笑不得。每一个帝王都希望自己在臣下心中是古往今来最好的那一个,但是他自信自己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提升自己在臣下心中的地位。更何况……更何况现在衬托他的,还是流着他李唐血脉的后人!

李世民不知道是该为这样的事实难过,还是该为李隆基的多疑而愤怒,还是为了两位将军的枉死而悲痛。千百种滋味流入心头,他竟然冷冷的笑了一声。

——气急反笑。

“果真是自毁长城……”他又冷笑了两声,气过了头,反而平静了下来,“看看,你还能有多离谱。”

【封常清、高仙芝无辜冤死后,李隆基病急乱投医,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而哥舒翰进驻潼关后,同样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正如当初的封常清、高仙芝一样。

哥舒翰不愧是经年老将,安禄山派去进攻潼关的将领纷纷折戟,屡次强攻都宣告失败,他被阻隔在潼关之外,不能继续西进。于是,安禄山想到一个好主意。

他命令部下将领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兵在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散布出去自己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假消息,以迷惑敌方视线。

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到底是为了迷惑老于战阵的哥舒翰,还是为了迷惑志大才疏的李隆基,借刀杀人,总之,安禄山的计策成功了。

五月,李隆基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派遣使者命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一带地区。

哥舒翰却是十分清醒,他立即上书李隆基,劝阻皇帝:“安禄山是久经战阵的将军了,多年征战,如今他起兵叛乱,不会只有这么一点疲老的弱兵留在陕郡的。如果我们现在从潼关出兵,就正中安禄山的计谋啦!”

简直就是在说,只有安禄山疯了,才会这么安排兵力。只要圣人您觉得安禄山没疯,就不要相信他的屁话。

也许是哥舒翰害怕,就算这么明白地说了,李隆基也不能理解他的意思,还好言好语呕心沥血地安抚着急的李隆基:

“安禄山是叛军,他动用大军远征,应该求速求快。但是我们官军是抵挡他们的,又有着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