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75节(2 / 3)

加入书签

了想,朱祁钰开口道:“这份口诏既是礼部,内阁与太后一同商定,本王自然也不会辜负各位的一番好意,只是本王觉得,嗣位一词,用之不妥。”

“所谓嗣位,乃储君嗣承皇帝之位,本王并非储君,即便法统承自皇上,也该是禅位,而非嗣位,不知诸位觉得呢?”

朱祁钰不提,还没人注意到这点细微的差别,但是他一提,底下群臣就反应了过来。

嗣位和禅位,看似没什么差别,但是实际上,从名分上来说,是不一样的。

如朱祁钰所说,嗣位通常是储君所用,指的是继承之意,而禅位更倾向于赠与,转让之意。

但是不论如何,这两者都是符合礼法的传承方式,区别就在于……

明白之后,胡濙开口道:“殿下之法统,既承自今上,虽非储君,然用嗣位一词,亦无不可,若以禅位故,恐太后娘娘有所异议。”

没有说的太透,但是在场的人都听得明白。

嗣位和禅位,其区别就在于法统的转移。

如果郕王是嗣位为君,那么就是继承天子的皇位,那么法统其实还在天子一脉,待郕王百年之后,自当还位于天子一脉。

而如果郕王是受禅位为君,那么就是从天子的手中接受了皇位,法统就发生了转移,待郕王百年之后,传承于谁,可就得看郕王自己的态度了。

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禅位是因为在位的皇帝有所过错,才会禅位。

有这两点原因在,一则有些不合礼法,二则,太后娘娘那边,也必然不会同意。

陈循也道:“殿下,当此局面,还是早即大位,安稳人心为好,此等细枝末节,殿下何必纠结?”

朱祁钰叹了口气,他就知道朝臣们会这么说。

之前他屡屡用朝议人心来压孙太后,这回轮到自己吃苦头了。

很显然,在朝臣的心中,这一次孙太后大度的配合了新君的登基大典,甚至不惜为一份不存在的口诏背书,以便于新君的法统完整。

这是识大体的表现!

而纠结于所谓“细枝末节”的朱祁钰,就显得有些斤斤计较。

禅位一词,毕竟隐约含着对天子的指责,太后如今都这么大度了,朱祁钰还要步步紧逼,未免有些不顾大局。

陈循所说的话,其实就是大多数朝臣如今的想法。

都到这个地步了,您就别磨磨叽叽了,赶紧登基,把局面安定下来才是正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倒也不怪朝臣们。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的确是“细枝末节”。

就如朱祁钰前世一样,不管诏书当中用的是“嗣位”还是“禅位”,反正皇位都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算天子归来,也不可能再还回去,所以用哪一个其实没有差别。

唯一有差别的,可能就是未来谁来继位,但是就想胡濙最开始所说的,今上根红苗正,法统稳固无比。

就算是朱祁钰,这个时候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说,百年之后要让法统转移到他这一脉。

毕竟,立今上之子为储君,是朱祁钰登基的交换条件之一,之后如何再说,但是现在总不可能推翻掉。

所以纠结这个,在朝臣看来,真的没有必要!

当然,朱祁钰并不这么想,他当年也觉得,这点小小的差别没什么,但是谁又能想到,被囚禁在南宫的太上皇,能够死灰复燃呢?

当初南宫复辟,更多的引起的是高层的动荡,中低层还算是安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祁镇其实是握有名分在手的。

既然是嗣位,那么就是说,法统其实一直存在于朱祁镇那一脉,那么他拿回去,也就是理所应当。

反而是强行更易太子的朱祁钰,是不占理的。

说到底,复辟这种事情,成功率太低,低到了眼下拟诏的这些朝臣们,都没有把它考虑进去的程度。

想了想,朱祁钰道。

“不瞒诸位,本王这几日前思后想,心中一直有所不安,此次继位,虽为国家社稷而行,然终究是不合礼法。”

“本王无意恋栈权位,若我大兄皇帝能被迎归,纵使还位归权,亦无不可。”

“然遍览史书,退位之君难有善终,本王每每思及,便心中惶恐不安,也请诸位老大人,体谅本王之心。”

学习先进经验

这……

朱祁钰一番话说得倒是情真意切,大义凛然,但是其实核心的意思就一个。

我这会要是继位了,万一到时候皇帝被迎回,到时候叫我还位怎么办?

国家大义是国家大义,但本王也得为自己考虑,不能被卸磨杀驴。

这番无赖的态度,叫底下一干大臣忍不住一阵暗中腹诽。

您这些日子铁骨铮铮的,口口声声说一心为国,咋临到这个时候了,就开始担心自己个儿了?

这和您的人设不符啊!

再说了,您担心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