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643节(2 / 3)

加入书签

告知舜王解州、安邑业已攻克的消息。”

抵达

话说那日那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商议已定,遂亲率大军南下太原。

这万余大军,如今在张顺眼中虽不算多,却依旧是一支难以忽视的力量。

张凤翼率领这许多宣大军,一路上也是车水马龙、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际。

明军如此大的动静,哪里隐瞒的住?

故而那宣大总督张凤翼虽然极力广布斥候,到处剿杀,李述孔也早探得动向,连忙飞也似的汇报于张顺。

张顺得到消息以后,不惊反笑,扭头向孙传庭道:“如今明军宣大两镇精兵尽出,合当义军北路军大举进击之时。”

孙传庭听了那李述孔送来的消息,也不由展颜一笑,恭维一句道:“这一次舜王真是料事如神,那朱燮元、张凤翼之辈简直如同牵线木偶一般,果然前来救援太原。”

“只是这一次,明军不知究竟来了多少人马,还请舜王早做打算,尽快调动分布在河东各地兵马才是。”

原来这大规模调动的军队和小规模作战不同,不仅声势浩大,更不易探查人数。

故而李述孔等人虽然探得张凤翼部动静,却并没有准确探查出张凤翼所率人数。

曾经担任过山西巡抚的孙传庭根据以往认识,推断这一次张凤翼所率宣大军应该在一万五千之数。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若是孙传庭判断错了,那就坑了张顺一把。

实际上,原本历史上孙传庭对以李自成为首的义军势力就判断失误,以至于酿成大错。

不过,张顺对此倒是不甚在意。

兵法有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以不可攻也。

有备无患,早在义军到达太原城外开始,张顺就一直为这一天做准备,哪里惧他?

他不由指着面前一片低低矮矮不甚起眼的防御工事,向孙传庭笑道:“不是本王自负,就这般营寨,哪怕明军有十万大军围攻,在粮食耗尽之前,未必能破得!”

“其兵马究竟是一万还是两万,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前些日子张顺在命人在汾河东岸建立粮仓的同时,也围绕粮草建立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这是一个以棱堡的防御理论为基础,设计的一整套包含壕沟、挡土墙、瞭望台和小型堡垒的防御体系。

它不是棱堡,胜似棱堡。

这是一个以西方先进棱堡防御理念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堡垒、城壕、城池体系为框架形成的新型防御系统,故而张顺才有这般自信。

那孙传庭虽然见多识广,其实却没有亲眼见过棱堡的厉害,故而信心不像张顺那般十足。

不过张顺也知道有备无患的道理,如今义军麾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岂能不留一番后手?

如今张顺身边总共有张大受、魏知友、王忠、张如靖、杨承祖、徐全、卢象晋和申靖邦八营人马,两万六千人马,按理说是足够对付太原和宣大之敌了。

不过他还是沉吟了片刻,继续下令道:“着王升、张鼎和卢象观三营悄悄前往灵石待命形势,且不可声张,使敌人发现了踪迹。”

孙传庭见张顺布置的密不透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此,太原可得,明军可破,天下可定,臣无从置喙矣!”

从大同到太原不过四百里,张凤翼率领宣大军一路南下,第五天便破了石岭关,第七天便抵挡太原城北。

且不说宣大军在北面安营扎寨的时候,双方如何较量,且说那张凤翼抵达太原以后,连忙进了太原城前去拜见晋王和左柱国朱燮元两人。

如今驻在太原的晋藩藩王乃是二十多岁的朱审烜,被明朝廷当猪恩养这许多年,早就成了废人,并无什么本事和能力,那张凤翼不过以例走个形式而已。

反倒那朱燮元见了张凤翼,不由欣喜若狂,连忙将他迎进堂内,双方分定主客坐下,劈头就问道:“不知张尚书这次带了多少兵马,可有携带红夷大炮?”

宣大总督张凤翼为之愕然,不由开口道:“下官这次前来,共带领精兵一万,其实七千皆是本督标营。”

“至于红夷大炮,过于沉重,不便于快速救援太原城,故而留在了大同、宣府等地。”

“原来张尚书也是大意轻敌!”朱燮元闻言不由扼腕叹息道,“如今城外‘顺贼’就有两万之数,又携带了不知多少红夷大炮,火力甚是凶狠。”

“先前我也曾率领万余大军,将此贼约莫五六千人围在汾河沿岸。”

“没想到贼人非但不退,反而背河列阵,全恃红夷大炮。我军兵马实倍于贼,却久攻不下,反倒被贼人火炮打死打伤了不知多少。”

“吾恐麾下人马伤亡过重,不利于太原防守,故而只好撤军。”

“战后,得士卒捡会贼人炮弹,多有十斤、二十斤重弹,始知贼人早携带红夷大炮矣。”

“故而,本督以为,无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