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15 别为了面子死磕(2 / 7)

加入书签

面红耳赤的,谁都希望自己能赢。要是有旁观者在场的话,两个人争论得更激烈了,谁也不肯服软,都要保全自己的面子。就这样,一场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分歧,会因旁观者的注视和呼喊,而演变成激烈的争吵,甚至还会动起手来。情绪激动时,争论双方谁不能从争论中得到好处,很多人有过吵架的经历,当时牙尖嘴利,事后又懊悔不已,图什么呢?所以,我们应当少做这种后悔事,尽量避免争论,发现争论已经没有意义时,要及时停止,别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

有一个叫巴地的人,每次与人起争执生气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因为巴地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地也越来越多,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执生气,他就去绕着房子和地跑三圈。

认识他的人都很疑惑,但不管别人怎么问,巴地都没有说明原因。

多年以后,巴地老了,他的地更多了,可在生气的时候,他照例围着房子和地绕圈,只不过这时候,他只能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动着脚步了。等他走完三圈下来,太阳基本上都落山了。

孙子恳求道:“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没有谁的土地比您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生气就绕着房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子和地绕上三圈?”

巴地禁不起孙子的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轻时,我一和别人起争执,就会绕着房子和地跑上三圈。那时候,我一边跑,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最需要的就是努力工作,可我却浪费时间去和别人争吵,这不是太傻了吗?每当我想到这些,心情就平静下来了。”

“可是爷爷,您现在年纪大了,又这么富有,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地跑呢?”

“现在呀,我一边走,就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地这么多,还和别人计较个什么劲儿呢?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好起来了呀!”

人们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很多时候,面对争执或矛盾,如果能心平气和,稍微忍让一些,纷争可能很快就平息了。

安徽省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有关它的由来,有一段故事,至今被传为佳话: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宅与叶家为邻,两家中间隔着一块空地,由于年代久远,空地的归属权已无据可考。后来,叶家扩建宅邸,占用了这条公共通道,张家人当然不愿意,便和对方争执起来,两家各不相让,一直闹到了衙门,可衙门也对此事无可奈何。

张家人便给京城的张英去信,希望他出面解决。身居高位的张英并未在此事上计较,他给家人回了封信,信上只有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看过这封信,张家人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便把围墙拆掉,往后让了三尺。张家的举动令叶家深受感动,对方也把围墙往后让了三尺。两家人的争执就这样平息了。“六尺巷”由此得名。

人的好胜心不能太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家人争,争赢了,亲情没了;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时间宝贵,我们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上,为什么不去做更有价值的事呢?

◎ 面子不是靠争论赢来的

人和人的观点不一致是很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首先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如果引起争论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那最好不要去争辩。即便与人争论,也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要为了驳倒对方而争论。

19世纪时,美国有个年轻军官非常好胜,经常和别人争论不休,有时还闹得不可开交。

为此,林肯总统处罚了这个军官,并告诫他说:“跟人争论,就像跟狗抢路一样,与其冒着被狗咬的危险而争抢,何不把路让出来呢?如果被狗咬了,就算把它杀掉,也治不好伤口。但凡成功之人,都不会偏执于己见。总和别人争执,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这是一种人格上的欠缺。”

在原则问题上争论是有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争论时,出言不逊、得理不饶人是绝对不可取的态度。不过既然是争论,绝对不刺伤对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双方要有容人的雅量,不要因为争论而心生芥蒂。

司马光与王安石交往数十年,他自认为和王安石是益友。在他们各自的文集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互相赞赏的诗赋。王安石与司马光友谊的顶点是在他们共同担任官职——皇帝文学侍从的时期。起初,两人因性情相投,来往十分密切,就连租房子,王安石都要和司马光做邻居。然而,不久之后,两人因各持不同的政见,渐渐产生了分歧。

1067年,宋神宗继位。在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第一次发生争论。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已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