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17 / 18)

加入书签

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几千栋奥斯曼传统风格的建筑得以在山谷中完好留存。因此,这座遗世小城可以称作是奥斯曼帝国独一无二的“露天博物馆”。那些数量巨大的古典住宅为它赢得了巨大的声望,1994年,番红花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藏在青山中的古典建筑

由于地处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边缘山区,番红花城依山而建地势起伏较大,城中街道蜿蜒曲折就势而铺,整个小城的总体布局可以反映出城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而渐趋完善的过程。

小城里共有2000多座古老的奥斯曼土木小楼,从早期功能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区域,即平民住宅区、店铺和手工艺作坊区和带有葡萄园的度夏住宅。城中大多数房屋均用木材框架作为基础再填充土砖,然后涂上灰泥以及稻草的混合物,外墙刷上灰泥或石灰,最后用木头进行装饰。小城里最常见的是二层或三层建筑,此类建筑的一楼界面通常不设窗户,会突出若干粗壮的支撑架,支撑架上是由二楼开出的一扇宽大窗户,站在室内望向远处,轻易便可将远处的穆罕默德帕夏清真寺与俊吉旅馆、俊吉浴室收入眼底。

另一些大型豪宅的内部一般会辟有十几个房间,男女各有不同的房间。房间里的常见家具及装饰物有嵌入式的壁龛、橱柜与精美的石灰壁炉。更大一些的豪宅里还会另设水池,水池的作用是利用流水来给房间降温。

2000多座古朴精巧的奥斯曼建筑就这样安静地隐居在一片青山翠谷之中,虽然小城局部有些残破,但一点也不妨碍它的古旧之美。很多游客来到此地,都为番红花城特有的中世纪气息痴迷不已,据说这里还曾一度是奥斯曼帝国皇室的暂住地。

科尼亚

天然历史艺术博物馆

在《圣经》传说里,科尼亚是洪水过后地面上出现的第一个城镇;在历史上,科尼亚于5000多年前已建起了小型社区,后来又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军事重镇,也一度成为科尼亚苏丹王国的首都;在商业史上,科尼亚是古丝路上有名的驿站;在文化艺术史上,科尼亚是诗人梅乌拉那·杰拉莱丁·鲁米的诞生地,土耳其回旋舞的发源地。这座城市以悠久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获得“天然历史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古建筑集萃

科尼亚考古博物馆的赫拉克勒斯石棺,上面生动雕刻着赫拉克勒斯完成国王交付的12件任务并升格为神的故事。

科尼亚背靠托罗斯山,面向科尼亚盆地,是安纳托利亚地区最早的居民点之一。起初居住在那里的是创造灿烂史前文化的赫梯人,后来是弗里吉亚人,接着相继成为吕底亚人、古波斯人、古罗马人的辖地。公元前2世纪,科尼亚被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公元395年又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7世纪前后被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攻占。

11世纪,科尼亚迎来最辉煌的时期。原来居住在中亚一带的突厥人西迁至安纳托利亚地区,建立起塞尔柱苏丹王国,并在1071~1308年间的200多年时间里,将科尼亚立为王朝的首都,使其在文化、政治、宗教等方面得到空前的发展。

作为塞尔柱王国曾经的都城,科尼亚保存着大量塞尔柱时期的文化古迹。在保护古建筑方面,土耳其政府向来是不惜血本。比如某处塞尔柱宫殿遗迹只剩下一堵高约10米的残墙断壁,为了保护这个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迹,土耳其政府特意在它上面盖起一座非常艺术的拱顶,使其免受风吹雨打。正因为土耳其政府的大力保护,游客们才能在科尼亚观览到很多历史建筑,如阿拉艾丁清真寺、塞尔柱宫殿遗迹、印杰光塔、瑟尔恰勒神学院、萨希普阿塔、卡拉塔伊博物馆等。

科尼亚城市俯瞰

◎彩砖工艺的世界

建于13世纪的卡拉塔伊博物馆原来是一座经学院,由当时塞尔柱苏丹王国的宰相卡拉塔伊下令建造,专门用来对信徒进行培训。这座以岩石块建成的“封闭式经院”,展现出塞尔柱时期高超的建筑及石刻艺术。

那用天蓝色和白色大理石修筑的大门上雕刻着精美的铭文、图形及修筑时的一些信息,还雕刻着《古兰经》和穆罕默德言行录的部分篇章。走进经院,处处可见与宗教有关的文图。

卡拉塔伊经学院在建造时使用了烧彩砖瓦工艺,墙壁上镶嵌着青绿色、靛青、黑色等马赛克,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脱落破损,但它依然在土耳其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55年,这座经学院作为“烧彩砖瓦艺术博物馆”开始面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里展出了塞尔柱时期和奥斯曼时期的安纳托利亚的烧彩砖瓦、灰泥装饰、烧彩盘、烛台和未上釉的陶器,塞尔柱时期的玻璃盘和烧彩砖瓦部件,以及属于奥斯曼时期的贝瑟希尔·埃斯里佛格鲁清真寺天顶中心部位和陶器,等等。

那些光泽明艳动人的烧彩砖瓦形状多种多样,有十字形、半十字形、八角星形、方形,都使用了釉下彩的工艺。彩砖上绘有各种图案,如苏丹和侍臣、打坐的宫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