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925章 闻风而降(2 / 2)

加入书签

用了十余年时间麻痹匈奴,最终用战车围歼了十五万匈奴大军,几乎令匈奴灭绝。

后来匈奴学聪明了,当汉武帝再次使用这种圈套战术的时候,发现难以奏效,于是有了霍去病。

霍去病没有李牧的耐心,他只有一个思路:既然你能在大草原上活得滋润,那我汉军也一样可以!于是奉行以战养战的霍去病最终创下了冠军侯的威名,彻底解决了匈奴边患。

阎东山在军官培训班上听说了李牧和霍去病的威名,比较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李牧,对霍去病却是十分钦佩。于是他很心安理得地掳掠关外的蒙古部落,将他们的青壮和孩童带回大明,从汉蒙杂居的板升索要军粮。

大都督府很快得到了榆林方面的报告,最终认定这并不是战争行为。

只是合理的边境冲突。

得到默许的阎东山胆子更大了,鼓动徐敬业,一同以拉练为名,将两个师拉到了红碱淖。

红碱淖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因为多红碱而导致土地泛红,淖则是湖泊意思。

“这里有个传说,说是当年昭君出塞走到这儿,哭了七天七夜,于是留下了这个大湖。”阎东山转手贩卖着往来边商那里听来的故事。

徐敬业一眼看不到湖泊的边际,只觉得吹来的湖风沁人心脾,至于阎东山说些什么却没放在心上。

阎东山自顾自道:“从这往西走还有一片大草原,水草丰茂,以前是土默特部的牧场,现在没人了。”的确,那里现在已经没人了。之前在那片草原上放牧的土默特人经过阎东山三次“边境冲突”,一半去了榆林镇当苦力,还有一半带着牲口和帐篷逃往北面的乌兰木伦河一带。

“一共有七条河流汇聚到这个湖里,前几年草原大旱都没干。”阎东山继续道。

徐敬业点了点头,道:“先在这里筑个军堡,傍水而建,得有个大仓库。日后这里就是进军北面的桥头堡了。”

阎东山嘿嘿一笑:“老大,你这是不是抗了兵部的令?兵部说了,年内不许发动战事。”

“我又没打仗,只是挑个好地方修房子也算战事?”徐敬业瞟了阎东山一眼。

“哈哈哈,原来如此!”阎东山大笑起来:“老大,给我一个师,我去给你找个更好的地方。老实说,这里虽然不错,但支撑咱们一个军三万人还是有些憋屈了。”

“别太远。”徐敬业道:“而且这里还是得修个堡,否则大批物资无法中转。”

阎东山才不关心修军堡的事,他带着一个师的秦兵,直扑北面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为“宫殿,陵寝之地”,是一片东西长八百里,南北宽六百四十里的广袤地区。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鄂尔多斯就是河套地区最为富庶的地方。它东、西、北三面都濒临黄河,北面就是黄河灌溉区,起码能有八十万亩良田得到灌溉,如果修好了水渠,可以有上百万亩的良田。

大明曾在此设东胜卫,但随着河套地区的失守,这里也沦为蒙古人的占领区。

阎东山早就追着牧民到过乌兰木伦河,也知道这里的虚实,带领一个师的人马过来,蒙古人肯定得望风而逃。

结果证明,阎东山错了。

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得知明朝大军前来,并没有渡过黄河逃往阴山以北,或是前往东面的归化城。

他们直接向阎东山率领的明军投诚了,甚至翻出了俺答汗时代传下来的大明册封书,以此证明大家都是一家人。

阎东山知道土默特部已经不再像俺答汗时代那般英勇善战,但他没想到作为蒙古六大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部竟然也会投降。

鄂尔多斯部并非一支天然形成的氏族部落,他们其实是一种职业,为成吉思汗及其近亲的宫帐侍卫。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四大鄂尔多组成了看护八白室的侍卫部落,父子相传,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部。

连这样的部落都投降了,前面还有得打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