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分卷(53)(2 / 3)

加入书签

人的悲痛,坐进会场。

却没想到,听见的不是学生们的抱头痛哭,而是对柏辉声信念的延续。

他们想对柏辉声说的话,终于原原本本的说尽。

那些未能说尽的话,随着这春风山河桃李,也会慢慢传递。

贺缘声听过无数冯元庆学生的话语,再听到更年轻的学生,一声声于琴弦之中呼唤着柏老师,眉目变得温柔,眼眶又泛起了热泪。

这就是辉声的期望吗?

他低声问道。

方兰笑中含泪,是的,师叔。

这也是师父的期望吧。

他肯定说道。

方兰擦了擦泪水,说道:一直都是。

他们一直一直期望与学生们一起,永存朝气,共建山河。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二胡合奏之后, 就是学生们的合唱。

青春的嗓音,歌颂着一位伟大的老师,也在展望着未来更多的后继者, 生生不息。

厉劲秋身边的位置空着,一直在等钟应。

然而,那位完成了演奏的学生,仍然守着后台,直到合唱结束也没有回来。

学院领导们上台致辞, 厉劲秋悄悄离开了席位。

走到后台门边, 他就见到钟应抱着那把银弦红木二胡, 仔细的观察了进进出出的学生们。

你在找谁?厉劲秋本能的认为, 他在等人。

钟应看他一眼, 语气迟疑的说道:今天的合奏,少了一把二胡。柏老师的二胡。

厉劲秋不久前刚听说了乐器的传承。

钟应说少了二胡,那就应当是少了继承那把二胡的人。

他看着往来的学生,三三俩俩聚集在一起, 说着演奏,说着柏老师, 手上的二胡都长得差不多。

长颈细杆, 八角或六角琴筒。

他实在分辨不出具体的差别。

会不会是柏老师去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把二胡送人?

当然,厉劲秋心中,最适合继承柏辉声和冯元庆衣钵的, 除了钟应不会有别人。

不是的。

钟应认真的回答道,那把二胡, 柏老师去年就送人了。

钟应时常拜访柏辉声, 也时常与柏辉声一起奏响琴弦。

那把黑檀六角蟒皮琴, 一直是柏老师的心头好,更是冯元庆留下来的精神寄托。

忽然有一天,钟应再去探望老师的时候,发现柏辉声用的,是方兰那把竹纹琴头银弦二胡。

他好奇的问了问。

柏辉声却笑着说:遇见了一位好学生,所以就将二胡送了出去。

但是,这么好的学生,竟然没来参加柏辉声的纪念音乐会。

钟应难以理解。

可能是太忙了。

厉劲秋可太清楚人类的借口与托词,为了避免钟应伤心,他仍是温柔的帮忙开脱。

你还记得你剪辑的录像吗?

钟应没由来的提及,他说:我总觉得,里面有一把二胡,很像柏老师的二胡。

利瑞克学院礼堂播放的录像,是厉劲秋负责剪辑的。

他选取合适的学生代表,将每一个人的心意灌注在短短的录像之中,还要以老、以少前后呼应,着实费了他一番心思。

可他一点印象也没有,只觉得里面的学生,演奏都平平无奇,二胡都长得一样。

也就最后那位小女孩,颇有一丝天赋。

只不过

那二胡,不还是一把普普通通的二胡吗?

厉劲秋的困惑,令钟应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第二天一早,他就约了这位健忘的作曲家,在樊林重温剪辑录像。

厉劲秋兴高采烈的来,然后没精打采的听二胡。

虽然小女孩有天赋,但是里面没天赋的人实在太多。

钟应竟然从头到尾重新听重新看,任谁剪辑时候听上十几二十遍相同话语旋律,都会跟他一样

只想睡觉!

彤彤好几天没来玩,我都觉得有些无聊了。

絮姐见他困顿,特地帮忙端上茶水。

好像贺先生准备等送去博物馆的文物开展,看完了再回美国。所以博物馆特别忙。

厉劲秋感谢絮姐的善解人意,在二胡感人音律里,喝茶提神。

这就是社畜。只能恭喜我的好妹妹,选了一个好工作,为文物服务,光荣啊。

哥哥讥诮的称赞,只得到絮姐一声轻笑。

这位钟应的师姐,常常守在樊林的琴行,基本没什么事情,也乐得周俊彤时常过来消磨时间。

她坐在两个专注听录音的人旁边,还没说话,钟应就出了声。

絮姐。

钟应点了暂停,将录像停在了最后的小女孩奏响《猛虎行》的画面。

你看,这把二胡是不是很像柏老师那把二胡?

画面上,小小的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