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267节(2 / 4)

加入书签

“我是华阴城里的。你们是哪里的?”

施详道:“我们是敷水镇的。唉呀,华阴县里这么多人!”

钱五道:“人多着呢!光这一次到芮城去的,全县就有二十多人。加上你们十三个,就有三十多人了。”

施详连连摆手:“我们这里华阴县来的,只有六个。另外七个人是同州来的。我们路上遇到,一起做个伴。”

有人听了,便就叫同州的人过来,与郭周等人相认。老乡聚到一起,话一下多起来。通了名字,郭周还找到一个堂舅家的孩子。两人小时候见过两面,早已忘记长得什么样子。此时见了,格外亲热。

房子是临时建起来的。里面摆了木板搭的床,床上面铺了一张席子,一床被子。想是用的久了,被子已经有了味道。这些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也不在意,一床拉了被子就睡。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杜行林便就过来,带着大家去吃早饭。

早饭是肉包子,配一碗小米粥。

胡六郎没有端粥。两只手里拿满包子,嘴里还叼一个,蹦蹦跳跳到了施祥身边。

施祥看了胡六郎的样子,道:“包子不限个数,你尽吃。还有,好坏去端一碗粥,就当喝水了。”

胡六郎把嘴里的包子两下塞进肚里。道:“粥喝进去难道不占肚子?喝一碗粥,少吃好几个包子呢!”

施祥道:“你这厮!不喝粥,吃了包子难道不喝水?一样的道理!”

胡六郎想想也是。三两下吃掉三个包子,空手出来,去端了一碗粥过来。

不一会吃完。胡六郎摸着肚子,道:“这些年来,再没有这两天吃得这样饱过!当了兵,若能天天吃饱,那该有多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这一辈子也不亏了!”

杜行林恰巧听到。笑着对胡六郎道:“你放心,军中可不怕大肚汉。不管你多能吃,保证顿顿吃饱!只要你吃饱了饭,不白白浪费了这些粮食就好。”

众人听了,一起看着胡六郎笑。

吃过了早餐,众人上路。一路向东,在湖城县渡过黄河。在永乐镇歇息过了,直向芮城而去。

王宵猎在芮城县设了新兵营。从陕西招的兵,全部都在这里集训。训练三个月后,再分到各军。陕州大捷后,王宵猎决定再建一个军。现在军队中正在忙碌,选择一批老兵和军官,到新的军中。出来的空额,由新兵补充。

前方已经可以看见芮城县了,杜行林带着众人北行。走了不到五里地,就见前方一大片营地,一眼望不到头。

杜行林让众人集合。道:“这里就是新兵营了。我是押运新兵的,把你们送到这里,就要回潼关去。过一会有新兵营的官员来,你们以后就要听他的了。记住,军队是讲纪律的,再不能如从前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从新兵营训练出来后,你们就将走向战场。祝你们在战场上多杀敌人,多立战功,有一个好前程。”

这几天众人刚刚跟杜行林熟悉,听说分工,不由有些惶恐。

只是不等众人与杜行林道别,新兵营里就有军官出来,与杜行林交接。

按着名册点过名,杜行林就把名册交给新兵营军官。向众人一拱手,向芮城县去了。

河东局势

汪若海走进王宵猎官厅。道:“陕州之战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芮城那里就有了三万多新兵。若是到年底,有可能会招到六七万人。仅从陕西路就招到六七万新兵,再建一个军完全不是问题。”

王宵猎道:“自古以来,陕西就有从军的传统。我们陕州大胜,许多人千里迢迢,到潼关参军呢。中牟、陕州和湖城还抓获了许多俘虏,不下十万人。这一个多月仔细甄别,想回家的回家,还剩下六七万人。其中适合当兵的,有约四万人。我计划在巩县、颖阳设两个新兵营,对他们进行训练。这些新兵加到一起,就近十万人了。”

汪若海道:“这些俘虏多是被金人和刘豫强征而来,只要妥善训练,就是不错的军队。原来以为扩编一个军,兵源不容易。却没有想到,竟如此轻松!”

王宵猎叹了口气:“参议,这一带与襄阳周围不一样。金人肆虐,百姓受苦,多少人颠沛流离!在襄阳征兵,独丁户不征,家里有老弱需要壮丁养家的不征,也不让兄弟一起参军。这一带呢?哪里那么多讲究!许多人,就只是孤身一个,家都不知道在哪里。当然,当兵的也就多了。”

汪若海点点头:“节帅说的也有道理。”

王宵猎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阳光灿烂。花大多已经谢了,树上长出青涩的果实。

过了一会,王宵猎转过身,对汪若海道:“从靖康元年,到现在大约六年了。六年来,中原没有一天太平。不但战乱频仍,还要被各种势力盘剥,百姓活得不容易。我们占领这些地方,两三年收不到什么钱粮。不但收不到钱粮,还要从襄阳、邓州运粮食过来,以做军粮。这两三年时间,不好过啊。”

汪若海点头:“节帅说的是。中原残破太甚,需要时间才能休养生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