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1139节(1 / 3)

加入书签

天知道当时那帮驿站出来的叛贼们是怎么搞到当时最先进军用飞行器,这成为了比“红丸案”更离奇的“飞雷案”

在飞雷爆炸中连同一起不治身亡的还有明思宗(崇祯)的两个儿子。

整个大明本来就矛盾非常剧烈,明思宗带着两个儿子撒手人寰后,并不是人死债消,而是让帝国各种矛盾明面化。

大明政坛中在该“谁继位”问题上,出现了内乱,江南方面支持了福王一系,

而工业派系先是支持鲁王一系列,最终在史称“二次靖难”的战争后,产业资本麾下的“膛线步枪”“明275式钢炮”以及“致远系铁甲舰”的一系列工业武器的加持下,取得了胜利。

但“二次靖难”后,当时功高震主的产业派巨头已经不满足在皇权压制下讨生活了。他们随后找到了秦王、潞王一系,搞起了皇室内阁,让这个内阁作为橡皮图章,而是由原先内阁首辅,进行国政总监。

一百年后权力还是回归到了皇族内阁手,朱家完成内部团结,反客为主通过任免自己人掌握政务、军权,以及赦免权,但皇族重新揽权是,也迎来了第一共和制度弊端总暴发。——即类似,大清末期皇族彻底收权迎来暴毙。

……回顾这个埋了百年的坑……

十七世纪,大明传统的帝国体制,开始转为近代化。

近代化初期,工业化打非工业化就是王道。所以在二次靖难中甭管江南金融资本当时发达。没有形成工产业,以及靠着工产业才能维持军事武装,江南“烈火烹油”的放贷典当业一瞬间凋零了。战败后江南以“田亩”“宅邸产”“金融”为支柱的资本产业开始衰落,完全被工业资本收购。苏州诸多名士持有的大量园林一文不值。

17世纪下半叶,南直隶地产在劳动力大幅度贬值后,被当时战胜的工业寡头收购,开始了铁路建设,工厂建设。推进了接下来的的“大扩张”,以及“明廷十五贤王治四海”的时代

由于拖拉机、棉大衣的快速普及,原本难以开发的东北亞,西北,乃至高原,都成为了新兴资本工业集团释放压力的区域(参考主世界美国大西进运动)。

但是大明这个人口泄压过程中,改革是不彻底。

诸贤王在内阁中为了获得声望,对“二次靖难”江南派进行了五次大赦。

所以东林党保持了自己的政冶席位,并在几十年后高举“忠孝礼义信”,在战后扩大文化影响力。

所以17世纪到18世纪虽然共和了百年后,朱明内一支存在极右派系,他们希效法汉朝,建立“仲明”的念头,就一直没有绝过。(孟,仲,季,蜀汉属于季汉。)

但是工业资本集团已经没有了“君臣道德”,可以说自司马懿时代后,光武帝不常有,曹操则是常有!

明廷内极右派想要重建第二明帝国的想法和当时的大扩张时期,军工分封出去的地主宗族是靠拢的,都希望在地方上完成“封地秩序”的传承。

但是工业托拉斯集团选出来的政治话事人,则是天然地和资本工业派系之间联合。

所以接下来胜利者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曾经共和的王爷,被奸臣撺掇,屡次开始造反。

明第一共和在十八世纪后皇族内阁一系列倒行逆施,导致了政变,结果就是接下来十几年内内藩被强行外迁。

随着神州最后一个藩王蜀王,其藩国被强行迁到了仰光,大明的法统就此消亡。而值得讽刺的是,随着大明法统消亡,第一共和也迅速倒塌。

随后第一、第二次大战中,神州不堪重负,失去了世界岛铁路,第一共和国随着内部起义而灭亡,东方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内战。各种复辟派、割据派你方唱罢我登场。

直到一个全新政治势力上台,终结了一切。

他们就是“社稷党”这一势力,相对于的党规,这个新兴的资产派系有着更加严密的组织。

这么说吧,在出现商家囤积居奇的时候,第一共和政俯只能动员其他托拉斯联合排挤,这在局势没有崩坏时还好说,但是到了局势崩坏了,大家都不管了。

但是第二共和虽然还是资产阶级党阀,但是这个党阀是照顾大量产业链上“中型资本”。毫无疑问,随着蒸汽革命到电力革命之间,资本要控制产业链节点变多了,第一共和只能照顾蒸汽时代那些节点的资本巨头,是不符合时代的。

这些中型资本家,不乏有提供关键的发动机、枪械等制造链,第二共和党阀在遇到“大型托拉斯资本”严重不守规矩时,具有有更强的约束力,能直接拆分大型世家产业!分给中小型商私。

当社稷党横空出世后,原本推翻第一共和,霸占议会试图重建大明的复辟党们傻眼了:如果第一共和和大明帝国残余是有矛盾,而第二共和为了打开市场,那是与明帝国的那些地方保守势力水火不容的。

东方这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过程非常快,以至于欧洲根本没来得及干涉!

19世纪的第二次寰宇大战后,第一共和战略后撤,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