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483节(2 / 2)

加入书签

不能坐视不理。

上了年岁的老人,半人以下的幼童,粥棚无需钱财,总是管饱的。而若身无财物,亦可来此饱餐一顿,也有义工供其选择。修桥、搭路……总归能给人一个生计,得一夕安寝。

至于寻常食客,钱财随意,其间所得,尽数用于赈灾。”

“哦?”

顾担眉头微挑,“听你这么说,那位儒商范先生倒是个人物。”

“那是自然!”

儒生带着他们落座,骄傲的扬起了脸,道:“范先生年轻时出身贫寒之家,得闻荀圣讲道,茅塞顿开,立志成为顶天立地之人。

初时仅在豫州之地买些农具、瓜果,寻常百姓之家生活所用之物。待得积蓄了一番钱财之后,行走列国之间,时常为夏朝带来些新鲜东西……

年到中旬,已是腰缠万贯,却不吝于钱财,时时接济百姓,救济灾民。此次源河决堤,范先生虽已不在人世,但其子嗣亦是承其理念,散去大半家财,只为让更多人活下来!

正所谓: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那儒生应是极为仰慕范先生,说起这些事情,与有荣焉,骄傲且自豪。

往小了说,大家都是儒家的门徒。

往大了说,大家都是夏朝之人。

如此重义而轻利的儒商,难道就比墨家的墨者差么?

为什么非要自己吃苦呢?

赚取钱财,然后将钱财也用在百姓的身上,难道就不是仁义的行为了么?

这就是儒家的功劳呀!

连带着他也能挺直腰杆,骄傲的面对所有人。

发自内心的骄傲。

因为他坚信,儒家掌握了更好的办法,比墨家强,比法家美。

听着这位儒生的言辞,顾担脸上却露出一丝思索之色。

在很多年前。

久远到已是将近百年前。

他和公尚过骑乘毛驴路过豫州的时候,倒的确有个儒生,在烈阳高炽的烈日下,对着一群农夫讲述自己的道义。

他们在旁围观,倒还得了一碗绿豆粥,正是热天,一碗冰冰凉的绿豆粥却是让人通体舒泰。

当时他们只是恰巧碰到,倒也未曾凑上前去,询问那人姓甚名谁。

夏朝有很多人,夏朝之外也有很多人。

无论认不认识,知不知道,叫不叫的出名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在尽力的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粥来喽。”

那位儒生端着粥放在面前的木桌上,向着更远处而去。

“他说的那位范先生,的确不凡。在商道一事上,很有才能。当初我为立威,也为了惩治那些不法之徒的时候,曾派人仔细调查过他。

作为商贾而言,应有无数尾大不掉的事情在他屁股后面。”

商端起面前的绿豆粥,轻轻的抿了一口,湿润了一下嘴唇。

然后不知是遗憾还是庆幸的耸了耸肩,道:“没有,起码我没有查到。”

顾担笑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