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111节(2 / 3)

加入书签

格比市场价高三厘,一袋大概能多给三毛钱左右。

重点是酒厂是本地人的,就是旁边村里的人,收高粱不是为了贩卖,是酒厂自己用的。

重点的重点是,不坑人不欠账,给现钱。

这种条件,怎么说呢,放到以后和商家们搞的五花八门的活动比起来,简直毫无吸引力。

但是这年头,却能让周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人,都拉着高粱来卖。

这年头粮食买卖还没有大规模开放,而农民们买卖粮食可选的地点很少。

关键的是,现如今有个很厉害的词,叫做“打白条”。

农民急需要用钱,只能卖地里产出的东西,可是收购这些东西的地点又没给人太多选择,去了人家告诉你,现在没钱,先给你打个条子吧!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买的都是贵的,卖的都是贱的,要的都是现的,给的却是欠的。”

问题甚至严重到了,有某地方的农民,愤怒之下,放火烧了自己照顾一个夏天收获来的棉花……

真的别小看这一张白条,就是这张白条,促使了四年后的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

然而即使如此,到了九八的那一年,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不但连九一之前的亏损挂账没消化,还又新增了挂账一千亿。

直到又过了六年的零四年,农发行的行长才敢说了一句:“多年来困扰各级正府和广大农民的‘打白条’问题已成为历史。”

……

所以燕长青带着大黄大黑来到酒厂的时候,就看到了熙熙攘攘的拉着高粱来卖的农民。

很多人还你争我抢的想要占个先,看着场面相当火爆,有的甚至为了个位置都开始争执起来。

他们这是怕来的人太多,等下酒厂钱花光,不收购了。

有这些担心的都是东面来的人,西边周围的村子不担心卖不掉,不和他们挤。

以至于负责收粮食的,燕长青的舅舅李秀敬不得不一直大声喊着:“有钱,我们有钱,拉来的都能收,都给现钱……”

以前收高粱都是断断续续地,没想到现在秋收完,场面能这么火爆,酒厂这里的人都是连生意都不去做的,一时间都有些控制不住场面了。

燕长青一过来,他们就找到了靠山似的,一个小丫头飞速地跑过来求助。

这事儿其实也简单。

燕长青问道:“酒厂这边收粮食的钱还有多少?”

“你留的多,还有两三万吧!”小丫头说完又加了一句。“表弟你可真有钱。”

这小丫头是燕长青表姐李梅,正上初中,现在放假了来帮她爸爸,燕长青的舅舅算账的。

燕长青看了看来的人,人是不少,不过都是板车,上面少的两三袋,多的也就七八袋的样子。

问题不大,他对着小丫头说道:“小梅姐你去里面,把钱都拿出来。”

说着话又从自己背包里取出来一沓钱,直接走过去站到了桌子上,挥舞着手里的钱:“排队,再不排队不收了。酒厂是我的,不少人都应该听说过,我就是燕长青。钱多的很,都不准挤了,排着队一个个来……”

传说中转世小财神的名号,加上手里钱,二合一还是很管用的,等到李梅把里面的钱都取出来,燕长青两手挥舞着钱再喊了几声,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要不然乱糟糟的真的让人头大。

……

既然这里有钱能一直收,卖粮食的人就不着急了。

燕长青看气氛缓和下来,又喊了起来:“大家回去了帮忙宣传下,我这里长期收高粱,现在只收高粱。我刚才看见有拉着别的粮食来的,那等会儿就得拉回去了,只收高粱。”

从那边过来一条小路都要十来里,还是杂草丛生的土路,拉进来很不容易。

但是也没法,不能开口子,如果今天收了这家的,明天就会有别的也来试试,到时候怎么办?

一旦放开了收购,要不了几天东边的小桥都会被踩断。

只收高粱还是好一点的,毕竟酒厂用量很大,就算一时用不掉,存起来也没事,无非是建个粮仓。

大黄大黑的到来,代表它们正式进驻酒厂,也是为了存粮食做准备的。

两个家伙可以继续在这边玩它们的抓老鼠游戏,而且这里地方更大,有足够让它们到处闲逛的地方。

……

收粮的工作在进行,燕长青就不再多管,去检查酒厂其他地方的情况。

酒厂的干净卫生是必须的,不能像农村的家里,为了养牛建个屋子,屋子后边墙上挖个洞,牛粪就从这里铲出去堆在墙后,积得多点了再统一转移地方去沤肥。

厂里的工人都是农村出身,对一些司空见惯的情况不会感到不妥,可放到生产酒类的厂子里,就很不妥了。

不过这些都是琐事,重要的还是技术。

检查完了就赶紧去取钱放在酒厂里。

原本以为收两天就没事了,没想到来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