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之六十一 七里湾(1 / 2)

加入书签

时当夏季,安南位于热带,在这个季节里实在不是人过的日子。

唐举在升龙东北的小七里湾排布防线,他手下有一万三千多人,其中六千人是广西新军,四千五百多人来自江浙,剩下的多来自闽南。此外,还有一支七千人的安南部队也归他指挥。广西人对安南的这种天气最适应,闽南人也还好,江浙籍的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部分来自苏北的士兵,在连日的湿热酷暑中已病倒了一片。

“蒲伊啊母啊!”唐举敞开了衣服散热,已经有点发福的肚皮露在外头,看起来有些奇怪。他是闽南人,又常在山地行走,自认为对湿、热本都耐得,可来到这里还是不习惯,这里的天比福建更毒辣,这里的水也让他喝的不习惯。

但怎么不习惯,他也还得撑下去,作为升龙北部防线的最高将领,在开战以后他就奔跑得比普通士兵还辛苦。

小七里湾是一条半椭圆形的曲线河湾,面对东北刚好有个凹处,洮河的一条支流在此经过,连带着方圆二十里内的湖泊,连成一片水乡。河流与江心岛交错存在,有些江心岛已经开发成了沙田,有些则还是原始森林,真是一片极好的战场。

唐举将自己的部下分为鸟铳团、火炮团、近战三部、水军三部、冲击大队。鸟铳团和火炮团是不用说的了,近战三部是卫护部队,水军三部都是海军转为内陆水师,冲击大队是五百二十名经过严格训练的荆楚刀手,乃是精锐中的精锐。这里是没有骑兵的,就算北方有马运到这里,很快也就会脱毛,跟着病死,根本不能存活。取而代之的,是从附近征集到的上百艘小船,水军三部驾驶着这些小船在小七里湾来回穿梭,在本地渔人的指点下熟悉这里的水势、地势、搁浅处等等。

此外还有郑屈所率领的七千名安南士兵,唐举将之安排在了边角上作为配合兵力,并不太倚重他们。

诸战斗部队各就各位,唐举却得处处跑,这头看看火炮团、鸟铳团安置的地点对不对,根据他的作战经验随时调整,那边看看近战部队有无懈怠,跟着又驾驶小船巡检水军三部,在这酷暑之下这么奔波,让他连战甲都穿不上了,一开始是只穿短衣,后来短衣都穿不了干脆赤膊,没两天下来全身就晒得黝黑如铁,军士望见,非但不觉得长官不够庄重,反而为长官如此卖力而自我激励振作。

李彦直不是被局势牵着鼻子走,而是以大战略布局来一步步推动局势的发展,所以早于阮信南下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布置了小七里湾的攻防,所以唐举的时间其实很足。殷正茂曾质疑过若阮信不走小七里湾怎么办,但看看地图,没等李彦直反驳他就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质疑——阮信要想绕过小七里湾,他就必须多走好长的路才能到达升龙,在粮饷不够的情况下这么做很危险,而且升龙和小飞龙岗也还有兵马,明军又位于整个大战场的圆心,要是阮信绕走迂行,他们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应付。

天气虽然不好,但这种不利的状况对双方来说是同等的,唐举唯一担心的是会下大雨,使明军的火器无所用其长,那事情就不好办了。可这里是安南啊,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域,要想连续十天半月的都晴空万里实在是太奢望了,唐举也只好让鸟铳部队和炮兵部队都将火药保护好,将枪炮包好,同时没人都准备好刀剑、弓矢,万一阮信是在雨天到达,这些部队就要作为辅助队伍投入战斗!

很显然,阮信在谋略上根本就不是李彦直的对手,他果然带领大军,直扑升龙,也没绕行,就朝小七里湾开来。他的行动,在蒋逸凡看来就像他也是李彦直的手下,一步步地按照李彦直的安排行事一般。

但是,运气对明军来说似乎不是特别好。阮信的前锋距离小七里湾还有半日路程时,鸟铳团和火炮团的军官抬头望天,只见一片乌云随风飘来,赶紧下令收了枪炮,准备好肉搏的家伙。

水师部的军官则密切留意水势的动向,以备出击。

阮信是个凶猛而粗鲁的大将,局势又逼得他不得不拼命,所以他行军的速度相当的快,一路不断有安南情节浓郁的民壮在“驱逐明寇”的口号下聚集到他麾下。阮信从北部出发时只带来了三万两千多人,结果一路附骊而来的人竟超过了出发部队,虽然莫氏向各地州县发布了抵抗阮信的命令,但这些命令都没有得到遵从,就像当初莫文明带着唐举进击升龙一般,阮信这一路竟也做到了兵不留行!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阮信全军都为之士气大振,参军们和部将们都说道:“这是民心所向啊!只要将军到达升龙,振臂一呼,升龙十余万军民一定会倒戈而为将军前驱的!”

阮信也深以为然。

他和他的参军、部属们的这种看法,倒也不是盲目的乐观,至少有远、近两个前车之鉴在:远的是仁宣年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大明的军力虽然强大,但由于吏治腐败,一有安南豪杰揭竿而起,留守官兵便左支右绌,后来安南方面形成了一支正规的常备部队,很快就把大明的势力逐步排挤出去;近的就是唐举对升龙的攻击,既然唐举能够借由莫文明这个傀儡的向导,以不多的兵力迅速夺取升龙,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