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459节(1 / 3)

加入书签

原来父亲您也知道,大唐能如此迅速一统天下是我的功劳啊!

“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

对这句话李世民被堵得心塞,那是武德元年的事了,那时候刚刚建立的李唐仅仅在关中、陇右就有薛举、李轨这样的强敌,谁知道李家能不能完成蛇吞象的壮举?

那时候,李唐需要内部稳定,方面大将才能无后顾之忧……难道那时候我能不同意父亲选长兄为太子?

李世民至今还记得父亲在接下来讲述那几句话时窥探狐疑的眼神。

“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

李世民至今还能感受到那时候自己内心的悲凉、绝望,去年李善、房玄龄、杜如晦、凌敬等人都有共同的观点,或许可以以避祸洛阳来判断陛下的心意。

如果陛下同意秦王去洛阳……那只能证明一件事,陛下绝不会让李世民入主东宫。

换句话说,李渊是保定了太子。

但李世民没想到还没轮到自己来试探,父亲就已经开口了……父亲在前隋就身居高位,更是军方大将,如何能不知道轻重?

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不做二人之想,秦王一脉的将领在中原,在山东,在河北,在蜀地,在江淮多握有兵权,一旦去了洛阳……李渊在的时候还好说,一旦不在,天下必然分裂。

以秦王一脉的实力,仅仅握有河东、关中、陇右三地的李建成有能力抵抗吗?

几乎没有一丝的可能。

李世民远远瞥见了李元吉的身影,嘴角挂起一丝嘲讽,其实大哥和三胡没必要反对,父亲是绝不会放自己去洛阳的。

而父亲突然有这样的提议……很可能是去年末张亮被三胡举报下狱引起的,李世民命张亮在中原、山东之间奔走,招揽人手以备他日之用。

气氛有些压抑,身边的房玄龄指着路边的岔路,笑着说:“那边可是日月潭?”

“不错。”凌敬点头道:“武德四年怀仁始定居此地,之后改建村落,三四年蔚然大变,有江南之风。”

一旁的李道玄开口道:“怀仁命人挖掘水渠,从每户人家门口流过,在村东头汇集成湖,最后汇入泾河。”

“听闻邯郸王与陇州总管不和?”

开口的是程咬金,李世民侧头瞥了眼,看的却是段志玄。

周围又安静下来,李善与天策府的关系现在有点僵,主要还是因为段志玄……在知道李善在陇州将常达逼的挺狼狈之后,这位天策府大将挺同情常何的。

简单的交谈后,大队再次沉默的前行,气氛越来越压抑,李世民、凌敬、杜如晦这些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意外,想入主东宫,那已经是近乎不可能了。

凌敬记得前几日密议中,秦王用讥讽的口吻提及,陛下许“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当时几位幕僚都很无语,大家都是熟读史书的人,先不说什么“建天子旌旗”的操作性,光是后一句“如汉梁孝王故事”……那简直是扯淡啊!

汉朝梁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武,其兄长就是汉景帝刘启……这位皇帝很喜欢这个小弟弟,曾经许诺,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之后刘武在七王之乱中出了大力……实事求是的说,梁国的战功是不比太尉周亚夫低的,刘武麾下的名臣、大将也不比汉景帝少,最终还是无望帝位,很莫名其妙的病逝了。

陛下用刘武来做例子……这个例子实在是不太合适啊。

出了京兆,过来武亭川,第二日就抵达岐州了,数千人马,没有入主城镇,而是在外搭建营帐,安排妥当后,李世民先去拜见李渊,还没进去就听见父亲与三胡的笑谈。

李元吉笑吟吟道:“制冰秘方,居然都不肯进献。”

李渊笑骂道:“说这等话……回头看平阳怎么收拾你!”

“哎,三姐倒是真护着他。”李元吉嘀咕了几句,“父亲,不如招怀仁提前去仁寿宫等着吧?”

李渊沉吟片刻才作势点头,“本还有意巡视陇州,不过为父年岁大了,懒得动弹……呃,二郎来了。”

“拜见父亲,诸事已毕,苏定方颇为得力,用不着孩儿相助。”李世民勉强用平稳的口吻笑着说:“父亲是要召见怀仁吗?”

“嗯嗯。”李渊胡乱应了几声,觉得有点脸红。

李世民嘴上没说什么,脸上也没表示什么,但肚子里却在腹诽……那日自己以不欲远离父亲膝下的理由不肯出镇洛阳,父亲是怎么说的?

“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

避暑(中)

在接到消息后,李善很是蒙逼,李渊怎么这么早就来仁寿宫避暑了,这才六月初,换算成后世,大概是七月初……也放暑假了啊,但北方还没热的那么早呢。

匆匆忙忙让人弄了些硝石,李善带着几十个亲卫沿汧水一路往东,很快就抵达了仁寿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