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666节(1 / 3)

加入书签

李世民也有些愕然,想了会儿道:“黄门侍郎唐俭可否?”

“唐俭性情端谨,但却知进退,明得失。”李渊点点头,“那便是唐俭,温彦博回京调任民部尚书,以确保粮草无虞。”

李世民正色应了声,大战将起,备战中粮草是重中之重,调配各地粮草是民部的职责,在这时候民部不可由东宫操控……如今的民部尚书是太子左庶子郑善果。

虽然郑善果在去年天台山一战后有疏远太子之像,而且还曾经通过侄儿天策府大将郑仁泰向秦王示好,但如今在外人看来,依旧是东宫一脉。

“杨恭仁卸任兼任的吏部尚书,由郑善果接任。”李渊显然是盘算好了的,“二郎,房玄龄、杜如晦、凌敬三人,何人堪出任吏部侍郎?”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房玄龄多有举荐英杰。”

“那便是房玄龄了。”李渊继续道:“薛元敬出任中书侍郎。”

李善又有些出神,李渊对三省六部做出的人事调整,基本上都是秦王得利,温彦博还能勉强算是中立的,但唐俭、房玄龄、薛元敬全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幕僚,而且都兼任天策府的属官。

虽然郑善果出任吏部尚书,但上面有个尚书令李世民,下面还有个侍郎房玄龄,再下面还有个已经升任郎中的凌敬……郑善果哪里能有一丝半点的实权。

如今三省之中,中书省两位宰辅杨恭仁是中立的,萧瑀已经是秦王一脉,下面两个中书侍郎一个是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一个是天策府的记室参军事兼十八学士之一的薛元敬。

门下省的江国公陈叔达已然是摆明阵脚投向秦王,下面的两个黄门侍郎,一个是天策府长史唐俭,一个是中立派。

尚书省更不用说了,李世民亲自出任尚书令,足以压得住下面的窦轨与裴寂。

李渊、李世民也数次询问,但李善很乖巧的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在心里想,裴世矩还有时间吗?

得到大量补充的张仲坚,李世绩亲自坐镇朔州,李靖把守延州道,正在秋收时候,粮草无虞,突厥实在很难讨到什么便宜。

只要不出什么雁门关被破,原州失守,卢子关被攻陷这样的惨败,现在都已经八月下旬了,突厥不可能长时间作战,等他们退去,李渊就要着手废太子了。

李善心想,如果裴世矩要有动作,就必须在突厥退走之前。

后手

出了临湖殿,李善就放松下来了,后面的事和自己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局势有些危险,李渊也不可能让自己上阵领兵了。

如果突厥这次能与历史上一样饮马渭河的话,那也是李世民上阵。

“稍后为兄会提点侯君集,再去信郭孝恪。”李世民轻声道:“此二人颇为倨傲。”

李善还是有些担心,低声问道:“听闻莒国公与殿下有旧?”

“嗯。”李世民点点头,“早年父亲在前隋出任太原留守,为兄与茂约就相熟,后茂约出任天策府长史,多有襄助。”

李世民也知道李善的意思,小声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善不再吭声了,他前面那句话是在婉转的询问李世民,唐俭这个人靠不靠得住,如果放心,是不是可以将自己的立场透露给他……那样的话,唐俭与张仲坚的合作必然会非常顺利。

李善一直坚持自己的身份在秦王一脉内部,除了李世民、凌敬之外,只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知道,以防止泄露。

如果李善这句话是在两个月之前问的话,李世民或许会点头,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唐俭是天策府长史,但天策府司马封伦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天策府的属官也不是没有背叛的可能的。

既然如此,李善也懒得开口了,总不能告诉李世民,唐俭还是挺靠得住的。

接下来的事,李善都不用管了,调配旧部也有李世民负责,顶多回家后与侯洪涛提一句,再补上几个有经验的亲卫。

目送李世民回了尚书省,李善转入了中书省,一眼就看见了正在拟诏的崔信,一旁是中书侍郎宇文士及。

“怀仁。”宇文士及招手笑道:“这两日倒是挺勤快的。”

崔信斜着眼看过来,“宗正少卿何许人?”

李善咳嗽两声,他还真不知道宗正寺的两位少卿是谁呢。

宇文士及大笑,拉着李善坐下,看着后者手里提着的篮子,“这是?”

“葡萄。”李善嘿嘿笑道:“才送入宫的贡品。”

宇文士及立即懂了,压低声音道:“真的给崔氏洗脚?”

“世叔怎的与旁人一般人云亦云!”

李善故作姿态,一旁的崔信脸都黑了……女婿是真的给媳妇洗脚啊,为此妻子都唠叨了好几日了,恨不得自己也蹲下去洗脚。

这时候,萧瑀大步从外走入,将文书递给了崔信,“拟诏,彦博调民部尚书,薛元敬出任中书侍郎。”

崔信应了声,瞥了眼李善,等萧瑀走开才问:“与你无关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