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660节(2 / 3)

加入书签

孙太后再一次摇头,她放开皇帝的手,开口道:“哀家是你娘,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哀家都是支持你的,但是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呢?”

“他们就未必会这么想。”

“你北伐继续打下去,能不能赢且不说,想要出结果,少说也是十几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在这些年里,我儿要跟那些大臣们,争个不休了。”

孙太后理了理皇帝的头发,有些怜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

“你瞧瞧你,亲政才几年啊,便已经一脸疲态了。”

“娘实在不忍心,你一辈子都活的这么累。”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还是抬头,看向自己的母亲。

“娘,前线已经死了很多人了。”

“即便是现在,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死。”

皇帝大袖底下的拳头,缓缓握紧。

“我大陈子民能为国效死,儿子累一些又算什么?”

杨党之死

不出孙太后意料。

齐使哈曼到来之后,大陈朝廷的风向,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没有人敢去劝皇帝陛下什么,但是随着皇帝并没有驱赶哈曼等使者,朝廷里的一些官员,便开始上书朝廷,劝谏天子,与民休息,以和为贵。

话术很简单,总结起来无非是四个字。

天下苍生!

只要带天下苍生四个字,仿佛就占了天底下所有的道理,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连皇帝也可以批判。

这些奏书,最早只是六七品的小官上书朝廷,被皇帝陛下一概留中不发,进行冷处理。

但是随着时间推进,这股风气开始愈演愈烈,到了四月中的时候,已经有四位三品以上的官员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以天下苍生为重,以斯民性命为重,与北齐罢兵言和。

还有人直接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沈毅以及沈毅下属的淮安守军,仍以淮河水师驻守淮河,这样一来,两国罢兵言和,则大陈江山千秋万代。

面对这些风向,皇帝陛下一直缄默不语。

不过到了四月下旬,随着这股风气愈演愈烈,皇帝陛下也没有了好脾气,他在甘露殿里,约见了已经垂垂老矣的老宰相杨敬宗。

张相离开建康之后,杨敬宗便心心念念的想要离开建康,回老家养老,不过皇帝陛下一直死活不允许他离开,导致这位杨相,至今滞留建康。

老头洪德六年退休的时候,就已经年近七十,今年已经七十六岁,接近七十七岁了,走进甘露殿的时候,还需要高明搀扶他进来。

老人家进了甘露殿之后,看到皇帝陛下,就准备拜倒在地,对着皇帝叩首行礼。

皇帝陛下面色平静,抬手道:“杨相不必行礼了,坐下说话。”

这一次,高明没有搬小墩子过来,而是给老人家搬来了一把带靠背的椅子,让杨老头坐下。

等到杨敬宗落座之后,皇帝才放下毛笔,看向杨敬宗,咳嗽了一声之后,缓缓说道:“杨相当初要离开建康的时候,朕之所以执意挽留,是因为杨相老成持国,朕处理国事的时候,若有拿捏不准的地方,还可以问过杨相。”

皇帝神色平静,缓缓说道:“眼下,朕心中有一事情犹豫不定,还请杨相指教。”

杨老头这会儿,已经有些老迈昏聩了,不过听到了皇帝这句话之后,他还是努力抬起头,看了看皇帝,问道:“陛下心中所忧,可是朝中劝和之势,愈演愈烈?”

皇帝缓缓点头。

杨相见状,缓缓闭上眼睛,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努力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又缓缓跪倒在地上,开口道:“陛下,以老臣父子项上人头,可暂平息此事……”

没有人比这些上位者想的更明白。

事实上,当初皇帝放张敬离开,却没有放杨敬宗离开的时候,这位杨相就已经预想到了自己将来的下场。

他会成为一面旗帜,一面皇帝北伐的旗帜。

因为他杨敬宗,执掌国家那么多年,主打的就是一个龟字,不仅自己龟,他的门生故吏们,大多也是都是龟派传人。

而现在,杨敬宗虽然退下来已经许多年了,但是影响力其实依旧还在的,如果他被皇帝给砍了头,朝廷里的那些人,一定会闭嘴很长一段时间,再没有人敢上书天子,让天子求和。

皇帝盯着杨敬宗,沉默了片刻。

片刻之后,他问道:“老相国倒是坦荡。”

“七年多了。”

杨敬宗抬头,看着皇帝,露出释然的微笑:“七年前,老朽从中书退下来的那天,便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只不过七年来,老朽心中一直有一些妄念,这个妄念无非是陛下若是北伐失利,或者是在齐人那里吃了亏,老朽一家或有一条生路。”

“不过现在,那位姓沈的小朋友,捷报频传。”

杨老头吐出一口浊气,开口道:“老朽心里,便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