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 53 章 第五十三章(4 / 5)

加入书签

。燕修依旧平和地问:“哦,你怎么进去的?”

卓西德咽一咽口水:“说来可能话又有点长。约莫是十六七年前的事情了……”

燕修道:“即是你和贺庆佑一同摆茶水摊,见到蔡府火难之前的两三年前?能否再详细回忆回忆,是两年前,还是三年前?”

卓西德皱眉想了一想:“是蔡府那事的两年前。因蔡府失火的三年多前,罪民的祖母过世了,家里过年不能贴红春联,到了摆茶水摊那年就孝满可以贴了。罪民觉得适宜换个新活计,方才盘算做买卖。而罪民进了一趟蔡府的那一年,过年家里贴的是绿春联,就在正月里,罪民的一位堂婶来瞧家慈,当时家慈正病着……”

卓西德与贺庆佑一样,父亲早逝,母亲守寡多年拉扯大他姐姐和他。祖父亦在他很小时候就病逝了,祖母跟他母亲婆媳脾气不甚合,斗了半辈子,最后竟斗出了情谊。祖母过世后,卓母十分伤心,经常生病。卓西德有三个孩子要养,母亲又病,手头十分局促,过年没办什么年货。堂婶来做客,桌上最像样的一道菜是白菜粉条烩了几片腊肉。只有卓母和卓西德的小闺女各自穿了件新袄子,头上戴着卓妻用给人做针线剩下的边角料扎的花儿。剩下俩孩子,长子穿了改小了的卓西德的旧衫,次子穿哥哥旧衣。

堂婶瞧着他们一家十分同情,问了问卓西德最近在哪做工,说新近刚好听熟人提到,木器厂有个空缺,工钱应该能多点,可以帮他介绍介绍。

卓西德感激不已。他少年时贪玩,觉得街上到处能找到活做,出力气便可赚钱,不肯好好学门手艺,只练了几天拳脚,到了年纪渐大时才后悔,然已没人肯收他这么大岁数的当学徒。倘若能进木器厂做工,在老师傅们做活的时候瞧上两眼,稍微学会那么一点,以后或可当个帮工,也比只出劳力打杂强。

没几天,堂叔堂婶就捎信说,这事应该能成,让卓西德去茶楼里见见管招工的人。

“罪民紧张得不行,去了。到茶楼一看,是个一脸褶子瘦瘦小小的小老头,背还有点驼,上下瞧了瞧我,问了一句,身上没什么病症吧。罪民说,绝对没有。堂叔在一旁夸罪民肯使力气,能干活,不输一二十岁的小伙儿。”

老者把头一点,只再问了一句——几时能上工?

“罪民赶紧说,现在做的活跟店里讲一声就能辞,随时可上。老头说,行吧,那你三天后过来。罪民一时都傻了,那可是小亭口的木器厂,多少人想进,竟然漏出一个空缺让我捡着了!”

张屏、柳桐倚、桂淳和燕修眼中都露出了一点疑惑,张屏问:“那家木器厂,十分好?”

卓西德抱拳:“是罪民错了,当要解释清楚些。一二十年前,小亭口那块儿有好多家作坊。因那地方附近有个村子产葫芦,叫大葫芦村。起初就有人在村子旁,名叫小亭口的地界起了作坊,专门做葫芦玩器,又叫匏器。雕花,内里装裱,有的供给京城的王孙公子们养蛐蛐用。更有好多人专门收藏盘玩。生意十分好,京城及邻近几个州郡的商户都来这边进货。”

张屏颔首:“大葫芦村,我知道。离慈寿村不远。”

他查古井姥姥一案时曾到过那里,还在一位老丈的茶摊上喝过茶。

卓西德跟着点头:“是啊,那片地方就……不是罪民这般的可议论的。总之,葫芦作坊兴起后,渐又有其他作坊也在那边开了,譬如做蝈蝈笼子的、刻石碑的、做木器的、扎纸娃娃跟风筝的……出的东西多往京城供应,能在那边做活的都得是手艺相当好的师傅,工钱也高,一般人去不了,没几个本县人。”

燕修道了声稍停,打断卓西德言语,从袖中取出一块布,摊开竟是一张绘出丰乐县及顺安丰乐相邻地界城乡的地图。他再进卧房搬动红木衣架座,张屏起身搭了把手,将衣架座抬到厅内座椅旁。燕修展挂地图于架上,指着图问卓西德:“小亭口大概在什么位置?”

卓西德仰头望图,神色中露出一丝羞愧:“请大人恕罪,罪民蠢笨,不怎么会看地图。那地方在大葫芦村的东南位,离着河道跟官道都不多远。”

燕修又取出一块石墨,在图上某处一点:“这里?”

卓西德再抻长脖子瞧了片刻:“应该是了。这里水陆两便,以前靠近河边有个亭子,所以叫小亭口。只是后来工坊聚集,有些废料扔河里,水都污了。还有的要用炉子,有大烟囱,整得乌烟瘴气,并工人以及来往进货的人也杂。蔡府一案,好像衙门怀疑过是不是有恶徒藏在工坊里头,之后那边又出过几次大小事故,官府趁此将所有工坊都停了。从停到今日也有十年了,现如今那地方有些又种回庄稼,还有几片,谢大人翻修了盖小院,因姥姥庙那个事儿,没盖完的都停在那儿了……有闲话说,这地方叫小亭口,所以干啥啥被停……”话没落音又抬手给自己一巴掌,“罪民该死,又扯胡话。请大人们责罚!”

他絮絮叨叨说着,燕修用石墨在小亭口大概的位置画了个圈,又在当年蔡府的方位也画了一个圈,回身落座。

“不必东拉西扯。你当年在木器厂做什么活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