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242章(1 / 2)

加入书签

全县的生猪,都要从他手里过!

马屁谁都爱听。

生意谈成,对赌协议之期没到,彩虹屁先安排上。

李屠户早就飘了。

他看江家的养殖场好顺眼。

又大又干净,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猪圈里一点臭气没有,种猪母猪小猪都分栏养,又给它们晒太阳,又给它们看病喂饲料。

这场子,气派!有面儿!

孙知县:“……”

什么迷魂汤,把人迷成这样。

私访才刚刚开始,等他下乡,巡过乡村,看着百姓们干农活时,都笑容满脸的精神面貌,不由更加惊奇。

这一奇,他才知道,江家提供了肥料。

第一年,同样不收费。根据各家取用量,到收成之后,他们可以以粮抵价。

费用和鸡鸭猪崽一样,很低很低,绝对在承担范围之内。

用肥料是件大事,种地的人都知道用肥。少了不顶用,多了容易烂根烧根,得不偿失。

江家的肥料是豆肥、蚯蚓肥。

豆肥是一代产品。

蚯蚓肥是二代新品。

蚯蚓肥,说粗俗一点,就是蚯蚓拉的屎。

种地的人熟悉蚯蚓,知道这小虫子的好处,对蚯蚓肥的接受度更高。

各村都有驴车、骡子车来接人,接上老庄嫁汉,会种地,现在又种不动的人,去江家农庄看实际用肥情况。

农庄上,他们跟农户聊一聊,便知真假。

也看了发酵肥料的场地,知道确实是江家生产的,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铲一堆土、泼点粪,就来糊弄他们。

正值农忙,农田耕种,他们还看见别人在地里下肥料。

这也要看看。到时还得知道用量呢!

等他们回村,多的不说,只讲所见所闻。

江家农庄都在用的肥料,庄上的农户,用了都说好。

多数人保守,暂时拿了两大包回来,凑两百斤,用在菜地、边缘旱田,少量良田上,第一年,试产用。

少数人才追肥到良田里,也没全加上,最多一半一半。

只这样,在孙知县看来,也足够大胆。

他看得透,这是因为江家的预养殖计划给了百姓信心。

养死了鸡鸭猪崽不用赔钱,养活了就是白挣的。

比着丰收时节来,他们用肥也就有了抗风险的能力,愿意赌一把,也是愿意相信江家。

孙知县逛完村里,再回县衙,就对县城的大小商户进行暗访。

比方说,江家这般招摇,对他们生意可有影响?

又比如,江家杂货铺,连活物都卖,迟早把他们生意抢光,可有对策?

县里除了李家,其他商户,都被谢星珩找过,提供了两种合作方式,任他们选。

只有黄、王两家是供货商,其他都是进货的买卖关系。

他们不敢冒险,起初怕谢星珩不靠谱,后来怕江家胃口大,把他们都吞了。

江家搞这么一出白给活动,反让他们有了信心。

满县百姓作证,江家但凡不厚道,县里都容不下他们!

所以再问影响与对策,这些老板们,都是乐呵呵一句话:“打不过就加入嘛!饼子大了能挣更多!”

孙知县:“……”

好的。

江家果然有奇才。

他当即回府,提笔写信,把丰州的变化,写在了信里,送往府城的广平王府。

同时附带了李家的生意现状。

百姓只知道,李家生意受挫,门店里客人稀拉。

他作为一县之主,江家的小动作,却瞒不住他。

明面上是那个赘婿当家主事,四处出风头,实际上的管事,应是江家小少爷江知与。

县里热闹,他声名不显,低调行事,暗里把李家油坊的人,挖了个遍!

连李家的族亲都没放过!

这是要把李家油坊,逼到绝路,轻松易主。

商业之争,孙知县不管。

只要不影响县内经济,是合规经营,他支持有能者上。

但王爷重点提了江家,他就不能漏给消息。

这封信寄出时,江知与正在加强挖人力度。

先动摇的,带动后动摇的。

假真情的族亲,带动真重情的族亲。

从内部打散,逐步向核心扩散。

是亲戚没错,是受了李家多年照拂没错,可李家倒了,他们难道要跟着饿死不成?

不养家糊口了,不过日子了,跟着上街当乞丐去?

家里妻儿怎么办?上头双亲怎么办?

退一步说,他们受了李家的恩情,就更该保住自己。

他们有活干,就能挣钱。李家那堆人,说不定还要他们接济呢。

族亲之间的关系有多脆弱,江知与最是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