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610章(1 / 2)

加入书签

其三,海城已经出了一帮反民,这些人以盐户为主。盐课司逼反民众,再拿不出盐来,朝廷会如何?皇上会如何?今时不同往日,战备时期,盐课司出这么大的岔子,不想着收揽民心,补全缺口,却还想着耍威风,去拿良民当盐奴,是嫌命太长了?

以上三点,是谢星珩的引子。

盛荣能听进去,他们就可以详谈。

盛荣听进去了。

海晏河清之后,盐课司自有威风耍。

现在再张狂,盐课司就要大清洗,以安民心了。

“依谢大人的意思,我们花钱请人都不行了?”

谢星珩摇头:“不是不行,是百姓们害怕。盐课司须得做出承诺来,保证不动他们的良民户籍。可这又能勾动几家几户?贤王占了江东三省的盐池,各地盐场都在奋力制盐,我们海城难道要落人下风?”

盛荣愿听其详。

谢星珩说:“以盐为引。百姓制盐来卖,盐课司降低标准,盐户做一百斤,百姓们只须五十斤。家里起了盐灶,月供定量的盐,可以容许他们按照比例,留取盐量,以供自用。

“这个法子,可以短期快速的让全城百姓参与制盐,同时可活动性高。待他们缓过压力,就可以停止制盐。不会影响到盐课司的正常流程运转。”

而这批盐,朝廷依然是十文一斗的来收。不过是制盐的百姓,购买需求低了。

但盐价如今是几何?三百文一斗!

谢星珩看盛荣神态犹豫,继续道:“我们身在海城,海城是我们的根基,我们折腾这里的百姓做什么?他们造反了,我们焉能得好?

“尽全城之力,做最多的盐,卖到别处,先与其他盐池抢占各地仓库,拿到银子,以做军资,好让朝廷知道我们海城的能耐,也好知道盛大人有管理之才。治下的盐课司,是大启朝产盐最多的地方!”

海城不负盛名,方可破反民之局。

如今并非全民务工,家家户户都有几个“闲人”,或是老,或是小,或是夫郎妇孺。

制盐并不复杂,降低产能,扩大盐灶范围,普通家庭可以承担这点劳动量,盐课司也能拿到足够的盐。

百姓们以多余劳动力换盐用,粮价再保持现状,两难自解。

盛荣听到后边,紧皱的眉头才舒展开。

这法子哪里都好,唯独良民不如盐户好拿捏,一层层的“好处”少了。另外城内百姓购买需求降低,当地税收不会漂亮。

但只要有足够的盐,抢占别地盐仓,买卖所得,都是海城的盐税收入。

而城内购买需求,又能跟花钱请盐工相抵。

下边那点好处,跟他的官帽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

海城的盐课司,是顶级油水部门。他做到了提举的位置,多少人盯着?

盛荣又问谢星珩:“要是没有那么多百姓制盐呢?”

谢星珩让他打样。

“以街坊分,每个街坊找一家报名,每个街坊,第一家参与全民制盐计划的人,盐课司给他们发牌子,每个月限购一斤常价盐。”

这也不是免费拿。

朝廷再怎么定价,盐课司的人清楚里头水分,百姓还是拿钱来买,属实是无本买卖。

盛荣摸摸鼻子,他倒不好意思了。

“一斤盐算得什么?各街坊第一家参与的人,白送都行。”

但要真的全民制盐才行。

谢星珩笑笑,几句无痕彩虹屁过后,又跟他说起细节。

其一,盐场那边要放松管理。这个放松,是指盐场从现在开始,就是一个普通的加工作坊,要官吏们留留情。

“现有盐户不够用,但百姓们还要服劳役,叫他们来服劳役,我们不能把他们当畜生用。须得让他们见着好,盐课司的风评才会转向。其他百姓才会往盐课司来。”

慢慢再扩充人手。

其二,盐课司的官吏属实太多了些。

这些人又惯来张扬跋扈,名声又坏又臭。全民制盐,意味着这些官吏需要全城收盐。要容着他们把恶名传遍全城,叫百姓们说一句“闻名不如见面,果然如此”吗?

他们要改改性子,学学怎么为人民服务。比方说,运水车的数量就要跟上,否则城内百姓怎么取海水?押韵车的数量也得跟上,将盐晶送到远处的人家,进行二次加工。

全民加工,都是为着自家生计,各街坊留一两个人巡逻换班就行,不必把人盯狠了。

然后是收盐。

收盐可以严格,态度不能过于蛮横。

肯定会有偷奸耍滑,私藏盐的人家。

这至于要死要活吗?显然不至于。

盐课司往日威名就足够震慑。

再不济,说一句“凡藏盐者,是为走私。走私者,充入盐户灶籍”,保管能排除九成的良民。

余下一成的胆大,随什么法子,他们都会冒险做一做。这不是他们现在能管得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