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换亲姐姐重生了[八零] 第183节(3 / 4)

加入书签

次了,只是一直没抽出时间。

叶蔓笑道:“这阵子还要辛苦庞哥四处跑了。对了,我想将朱洪江他们派去日本学习,你看怎么样?”

庞勇想到自己回来时听钟小琴说起新厂的情况,就明白了叶蔓的意图:“也好,不然这生产设备买回来了,咱们不会用,或者说用得不好,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他们去海外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经验,以后就不会有这些毛病了。”

叶蔓颔首道:“没错,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个原因,咱们总不能一直向海外购买生产线吧?别人也不可能将核心技术卖给咱们,朱洪江他们都是大学生,知识储备不错,我想让他们去学学,回来后,咱们试试能不能自己造生产线。”

“自个儿造?”庞勇吃惊地看着叶蔓。

叶蔓认真点头:“对啊,要想不被别人卡住脖子,只有自己造这条路。兴许现在会花很多的钱,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如今,关于技术这块,社会上有一种思潮,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直接购买或租赁国外的生产线、设备,短期来看,效益是最高的,买设备和租赁前期的投入肯定比研发生产便宜,而且能马上投入生产,产生经济效益。而自己研发制造设备,突破技术难关,在这中间,肯定要走不少弯路,还不一定能见成效。

但从长远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工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提高研发能力,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否则只能成为原材料基地和廉价劳动力工厂,处于全球社会分工中的最底层,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少的一部分钱。

西方发达经济体为什么能维持那么高的社会福利,人民每周只用工作四五天,早早下班喝咖啡运动健身享受生活,那是因为他们拿走了国际分工中最丰厚的那一块蛋糕。

我们想要站起来,想要不挨宰,想要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还得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

后世有无数的经验证明了这点,当我们没有技术,只能从国外采购进口某个设备或零配件时,价格往往高昂,而且后续的维护等费用也不低,可一旦国内某个企业突破了该项核心技术,能够大规模国产后,价格就会迅速降下来。进口几万,国产化后几百上千块就能搞定。不光在工业上是如此,在医用器材等方面也如此。

因此,哪怕很难,需要长期投入不少资金,叶蔓也想去试试。她何其有幸,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总要做点什么,才不会留下遗憾。

庞勇不是很懂这个,但他一向听叶蔓的:“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试试。朱洪江那边是你跟他们谈,还是让我去?”

叶蔓说:“我来吧,杜恒那边不是催得急吗?你去忙这个,厂里的事交给我。”

庞勇搓了搓脸:“成,我是个大老粗,也不懂这些,你看着办吧。这厂子是你的,没人会比你更在意厂子的发展,我相信你。”

“谢谢庞哥,有你这话那我就放开手干了。”叶蔓笑着说道。

等庞勇走后,她叫来钟小琴:“把厂里的技术员,包括朱洪江他们这批大学生的个人资料拿过来,我要看看。”

钟小琴点头说:“好的厂长,不过有一部分技术员的资料在长永县,也需要吗?”

“要的,你打电话给木科长,有车子送货的时候,让司机带过来。”叶蔓肯定地说道。

最后,钟小琴将今年招聘的二十几名大学生,还有以前厂里的技术员的资料都拿了过来。叶蔓一一扫过,将四十岁以上或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技术员资料都排除在外,最后只剩三十多人,大部分是大学生,只有少部分是原厂的技术员。

其中赵永安就被淘汰了,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文化水平又不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能力远远不如年轻人,派他出去学习的性价比远不如派大学生出去。

剩下这三十多人,叶蔓觉得都可以试试,但厂里显然不可能一下子派出这么多人去日本学习。不然这么多技术员走了,厂里的运转都要出现问题,因此只能派几名出去,选哪些人呢?

朱洪江肯定要选,他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而且对老师傅家电的忠诚度很高,又孝顺母亲,友爱姐姐,叶蔓不怕他出去了不回来,但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现在中日两国的经济水平相差太远了,同样以人民币计算,国内人均年收入一两千,日本却高达一二十万,在日本端盘子、洗盘子都比在国内当教授、工程师赚得多,端一个月的盘子比在国内干一年都挣得多。

所以这一时期也有不少知识分子出国,有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去华人餐厅打杂。三十年后看起来很荒谬,但在当下,其实也是一种能理解的选择,谁不向往更富裕的生活呢?

因此叶蔓重点还是倾向于选那种在国内牵挂比较大的技术人员,这样回来的几率比较大。

筛选一遍后,叶蔓初步定了十个人,并通知他们过来谈话。

次日,朱洪江等技术人员准时到了叶蔓办公室。

叶蔓让钟小琴将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