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324节(4 / 6)

加入书签

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他们只管照办就是了。

于是几个落魄到家的传教士们,立即便抖了起来,一个个扬眉吐气了起来,几乎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便立即拿了肖天健给他们的路资,踏上了返回欧洲的道路,赶回去向他们的教廷禀报这个天大的“喜讯”去了!

大战四起

三月十七,万众瞩目的北伐终于在淮安府誓师出发了,四万右路军按照指定的时间,全部集结在了淮安府南的洪泽湖畔,同时集结在这里的,还有数百条转满了各种粮秣弹药物资的船只和三千余大中国水军将士,作为这一次右路军北上的后勤保障,随时为右路军提供支持。

而此时的淮安府,已经提前十天时间宣告了投降,淮安知府逃走,城中的一些官吏和守军杀掉了一些试图抵抗的同僚,打开了城门派人找到大中国的兵将,将淮安府献给了肖天健。

所以本来肖天健打算誓师之后,便先拿淮安府祭刀的想法也只有落在了空出,大军在他主持之下,实施完毕,便立即水陆并进,沿着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的朝着北方开去。

而与此同时在山西的第一镇兵将们,也早已提前在雁门关一带完成了集结,作为军中主帅的阎重喜亲临了雁门关外,包括王承平、李凌风也都率部抵达了集结地,包括左路军监军卢象升,这个时候也早已提前一步,在侍卫的护随下日夜兼程来到了雁门关第一镇军大营之中。

卢象升这个时候出山,可以说是做了相当的思想斗争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肖天健派人告诉他,此次虽然北上,是要推翻大明王朝,但是实质上他们的目的,却是要在北方和建奴进行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大决战。

所以卢象升最终还是放下了顾虑,毅然出山接受了肖天健对他的任命,公开了他未死的消息,并且提上了他新打造的一柄大刀,换上了一身戎装,以大中国监察院总监察兼任左路军监军的身份进驻到了左路军大营之中。

不但如此,卢象升还在这一年之中,千方百计的说服了被肖天健移送到汝州的孙传庭,使得孙传庭也最终答应了投效肖天健,并且接受肖天健的任命,赶往了南京城赴任。

卢象升的为人刑天军旧部的军将们都是知道的,对于卢象升这样一个耿直果敢而且忠勇的大明重臣,他们是非常尊敬的,而且像阎重喜、王承平、李凌风这样的军中重将,也是知道卢象升和肖天健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对于卢象升来他们军中充任监军一职,他们也都对卢象升很是客气。

卢象升虽然名义上身为左路军监军,但是也很清楚他这个监军,不同于大明的那种监军,是不能干涉像阎重喜他们这些刑天军旧部大将的指挥的,而肖天健拍他来左路军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充当和官军之间的联络人员,说服那些官军不要和大中国防军作对,尽可能的减少相互之间的消耗,所以卢象升很清楚他的身份,到了军中之后,仅仅是象征性的接管了军中的宪兵,负责一些日常的纠察军纪的事情,根本不干涉阎重喜他们的指挥。

而卢象升以前的身份本来就是宣大总督,宣大军将之中许多人原来就是他的旧部,包括眼下宣大总兵杨国柱在内,都是他的老部下,当得知卢象升亲临雁门关之后,坐镇宣大的杨国柱很是纠结,卢象升派人给杨国柱送了一封他的亲笔信,告诉杨国柱,本次他们大军压境,绝非是想要和他们这些宣大兵将为敌的,而是要最终和建奴为敌,如果杨国柱他们这些官军不想投降的话,也无妨,他们大可率兵前往山海关一带,投入到洪承畴的麾下,但是必须要为他们大中第一镇的兵马腾开道路,他绝不想看到双方这个时候在雁门关兵戈相向,杀的血流成河!

杨国柱看罢了卢象升给他的亲笔信之后,哀叹了一声,下令在雁门关放空炮数十响,然后撤出雁门关三千守军,将宣大的大门彻底给大中左路军敞开,放左路军进入到了大同府境内。

其实杨国柱很清楚,现在宣大兵对刑天军(他们还是习惯上称肖天健的人马为刑天军)是毫无战意可言,眼下他麾下的这一两万兵将,吃的就是刑天军给他们提供的粮食,而且许多兵将还都是卢象升的旧部,这仗根本没法打,即便是他强撑着要打,雁门关也绝对守不住,最终只是白白的撕破脸,落得一个兵败的下场,与其这样,他倒还不如明智一点,主动让路,留下一些有生力量去找洪承畴去,增强一下长城沿线抵御建奴的兵力。

而阎重喜就这么率领左路军,可以说是不费一枪一弹,便进入到了雁门关之内并且很快便控制住了大同府大部分地区,接防了大同府和蔚州等地,而杨国柱则整兵后撤,双方远远向往,但是却一战也没打,便又开始逐步放弃宣府镇,使得左路军所部很快又逐步的接防了宣府镇一带,逐步接防了宣府镇的怀安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使左路军兵抵外长城沿线,替换掉了这一带的官军残部。

杨国柱顺便还暗中将宣大军中的一些老弱裁撤掉,抛给了卢象升来负责处理,对朝廷和洪承畴称这些人已经在对刑天军交战之中战亡,而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万余宣大兵,出了居庸关朝着山海关一带赶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