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832章(1 / 2)

加入书签

便在魏仁浦缄默之际,耳中听到了马蹄之声。

一骑直接抵达府衙门口,冲进了府衙。

来人是传递紧急军情的传令使者,无人胆敢阻拦。

来人一入大殿,高举圣旨道:“陛下有旨,魏相公尽力护堤。十三万禁军北上,疏通引流河渠。”

至全体罗虞将士书

魏仁浦听到圣旨抵达,整个人都激动了。

霍然而起。

治河特别行动组的成员得到这则消息,人都傻眼了。

军队北上参与治河???

太阳突然从东南西北方向分别出来了?

虽说罗虞朝廷治军严谨,四方兵卒已经不复当年强盗风采。

但往日的伤疤记忆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尤其是他们这些文官,年长的是亲身经历,如郭河这样年轻的,也会在书中了解五代十国,武夫祸乱天下的事迹,每每读到莫不义愤填膺。

尽管后来的读书人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但这个时代的人,将武人的暴行都记在了书本上,为后代指明了一条打压武将军人的路。

这也是为什么自宋以后,汉人王朝对于武将多有忌惮敌视的原因。

掌握笔杆子的文人,连看得不爽的皇帝都造黑不误,何况是武人?

后世的文人是为黑而黑,罗虞朝廷的文人切身经历过武人为祸天下的时代,那是真的发自内心地黑,不信任。

听到十三万禁军北上,大多人都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唯有魏仁浦热泪盈眶。

当前的黄河形势很是危急,一旦河堤决口,澶州、滑州两地数十万田地以及两州百姓都有沦为水泽的风险。

面对如此天灾,魏仁浦作为此次紧急应对的总指挥,一直与汴京的罗幼度紧密联系。

澶州与汴京之间相距不过三百里,朝廷快马不到半日可达,走信鸽速度更快。

很多时候,一天相互传讯多达五六次。

魏仁浦不敢在澶州与周边官吏明说,但与罗幼度的密信中却表了态:澶州、滑州地理位置,经济环境,莫不是重中之重,一旦受灾影响太大。

在黄河以北的中下游泄洪,可将损失降至最低。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之法。

除此之外,魏仁浦还想到一计。

他们为给黄河减压,开辟了一条引流工程,采用的是分段施工的方式。

每一个治河行动组的成员负责一段工程,细细算起来就差每个阶段的连通。

如果加班加点的连通,也许有一线生机,在泄洪之前,让工程提前竣工。

这样就能将黄河水往他们修建的河渠引流,以此来减少澶、滑阶段的防汛压力。

但是魏仁浦对于此法并不报以希望。

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人力。

这半年朝廷征召了三次徭役,动用近乎一百万次人力。

罗幼度不是杨广,逮着百姓一撸到底,百姓在水里挖渠,水下的肌肤都生了蛆都不带休息的。

对于整个工程的徭役,罗幼度与议政厅的宰相们做了有效合理的安排。

第一次征召二十五万百姓,三个月为期限。

第二次征召四十万,同样三个月为期。

第三次三十万,准备最后的三个月竣工兜底……

在这最后兜底阶段,朝廷并没有为下一波徭役做准备,要给百姓休息的时间。

灾情水患不等人,临时临急的调动劳力,集结一定规模的百姓都需要十数日以上,根本就来不及。

魏仁浦压根就没去往兵卒身上去想。

哪怕是魏仁浦常年在枢密院工作,与军方长期接触,亦不相信武人兵士会在这时候北上增援。

但事实就是十三万禁军来了。

魏仁浦看到了希望,禁军的纪律、力量、耐力都不是寻常徭役百姓可以比拟的。

他们若是全心全意地听从安排,连通河渠,效率远胜预算。

魏仁浦带着哭腔道:“快,都别楞着。都各自回自己的地方,为我们的兵士争取时间。在他们连通河渠之前,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决堤事件发生。”

治河特别行动组的成员从不可置信,不敢相信的状态中回过神来,身上的血液都跟着燃起,纷纷高声应诺,穿戴好蓑衣,冒着雨大步而去。

……

广武山北麓。

侍卫亲军司虎捷军都头孔嘉德看着三个兵士再撬一块嵌入地里的大山石,卯足了劲都无法撼动山石分毫,骂道:“几个废……蠢蛋,就不知道动动脑子?看你孔大爷的!”

他将自己手上的百斤山石丢在地上,围着大山石转了一圈。

大山石也就五六百斤,几个一合力,搬动并不困难,只是大山石有小半截在土里,仅靠人力是搬不动的。

三个兵士见孔嘉德走来,脸上不由露出几分惊恐,纷纷退了两步。

都是虎捷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