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kanshu53.com

第720章(1 / 2)

加入书签

“听说景兴恩师是故太尉弘农杨公伯献?”

“正是。”王朗一声叹息。“当然蒙先师不弃,收纳门下,教我读书做人。点点滴滴,至今难忘。我虽愚笨,学术不能承先师百一,道德更不敢望先师顶背,却不敢违背先师教导,为不忠不孝之人。”

“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俱为四世三公之门,却一个为国尽忠,一个包藏祸心,真是令人唏嘘。”

“不然。”王朗摇摇手,严肃地说道:“袁绍虽是汝南袁氏子弟,但他只是婢生子,并非嫡子,不能代表汝南袁氏。袁绍不臣,只是他个人的事,与汝南袁氏无关。”

刘备有些诧异。王朗亲口否认袁绍的家主身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以王朗的影响力,这是有可能影响整个徐州士林看法的。“那……谁才能代表汝南袁氏?总不会是袁公路吧?”

“袁公路虽纨绔,大节不亏,又是故司空袁逢嫡子,如何不能代表汝南袁氏?”

刘备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果然是时势弄人。这才几年时间?两年前还被孔融视为冢中枯骨的袁术居然被王朗认为大节不亏,是名正言顺的汝南袁氏家主。这话要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怕不是要气得吐血。

麋竺说得对,大汉天命未绝,朝廷中兴有望,效忠朝廷是大势所趋。袁绍再强,终究也只是梦幻一场。梦醒之后,只剩绝望和耻辱。

从这一点上来看,早早就将女儿、女婿送到行在的袁术的确是个聪明人,抢在很多人之前就看到了这一点,而且行事决绝,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相比之下,袁绍就有些犹豫了。

在心中将袁绍、袁术比较了一番后,刘备更加坚定了决心。

他拱手道:“景兴高见,令我茅塞顿开。我虽有心与徐州共存亡,但袁绍势大,我兵微将寡,还望景兴助我一臂之力,筹措钱粮,招募将士,与袁绍决战。”

“这是自然。”王朗抚着胡须,从容说道:“不知使君有何成计,不妨说出来,共相商讨。”

刘备向麋竺使了个眼色。

麋竺会意,拱手道:“欲守徐州,首在钱粮与兵。我虽不才,愿变卖家产,倾囊相助,招募将士。只是仓促之间,怕是没人接手。”

王朗眉心微蹙,欢喜的同时,又有些为难。

麋竺是东海巨富,家产自然不少。但他家紧临大海,远在朐县。对做生意的人来说,麋家庄园很值钱。对不做生意的人来说,麋家庄园就太偏了。急切之间,的确很难卖出满意的价格。

就算他出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

“子仲毁家纡难,忠义难得,但东海义士岂只有子仲?”王朗从容说道:“昨日我曾问你,为何最后见你,现在可以告诉你答案了。”

麋竺心头一松,拱手施礼。

王朗说道:“我见了那么多人,告诉了他们天下大势,也问了他们的心意,并向他们转告了张子布、张子纲的决定。他们都愿意效忠朝廷,只待使君一声令下,要粮有粮,要人有人。”

刘备心中一动,随即大喜。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

张昭、张纮都是徐州名士,张昭还是彭城人,他的影响力,刘备每天都能感受到。这两个人现在是孙策的谋士,他们支持朝廷,那孙策肯定也向朝廷效忠了。

怪不得孙策放了王朗,而王朗又能如此及时的回到东海。

看来赵云之计暂时可以不用了。有王朗出面,得到东海大族的支持,钱粮充足,何必冒险。

他当然知道,徐州大族不会白帮忙,肯定会向朝廷要求回报。但那是朝廷要考虑的事,不是他要考虑的。他只要守住徐州,恢复宗籍,将来是不是还在徐州都说不定。

“那就振托景兴了。”刘备拱手致意。

双方统一了意见,约定由王朗见面,约郯县的几个大族家主,明日一起去州牧府议事。

刘备起身告辞,再三致谢,最后又送上了由骑士带来的刘和书信。

得知刘和到了行在,王朗非常高兴。

郯县是刘虞、刘和的乡梓,刘虞也是郯县甚至整个东海官职最高的名士。刘和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东海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此战过后,东海人大量入仕,以刘和为首的东海人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更大。

亲自将刘备送到门外,看着刘备登车远去,王朗回到屋里,取出刘和的书信细谈。

书信还没看完,王朗脸上的笑意就不见了,眉心蹙成了川字。

正忙着将打包好的行囊解开的杨氏见王朗脸色不对,关心的问道:“夫君,怎么了?”

王朗抖了抖手中的书信,欲言又止,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读。

刘和的信很长,内容很多,而且说得有些隐晦,让他深感不安,一时竟不知如何向妻子解释。

杨氏拿起王朗已经读完的部分,摸了摸纸张,突然说道:“这是弘农王夫人所造的纸吧?”

王朗一愣。“什么弘农王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